专家支招:如何正确哺乳(组图)
●造成母乳不足的最常见原因,是未做到频繁有效的母乳喂养,次数不够、时间短或者姿势不正确,而这些原因都可以避免
指导专家/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护士长吴穗琼
本报讯 (记者伍仞 通讯员周密)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更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可保护婴儿、预防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妈妈认识到母乳的重要性,决定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但母乳不足或是对母乳不足的担心,困扰了不少新妈妈和准妈妈。
昨天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护士长吴穗琼给妈妈们打气:造成母乳不足最常见的原因,其实都有方法避免。无论是剖腹还是顺产,只要喂奶方式正确、频率够多,放轻松,母乳一定会有的。
纯母乳喂养
宝宝不需另外喝水
吴穗琼介绍,造成母乳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未做到频繁有效的母乳喂养,次数不够、时间短或者姿势不正确。她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之一,就是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养。
“在我们医院,所有健康的母婴,都是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不用奶瓶橡胶奶头、开奶前不喂食,都是促进母乳喂养的方法。纯母乳喂养是指除母乳或除了母乳、维生素、矿物质、药物(不用奶瓶喂)外,不给婴儿喂食其他食物。母乳里70%都是水,所以宝宝也不需要另外喝水。”
剖宫产产奶稍晚
新妈妈和家人都别急
还有的妈妈,因为担心自己没奶,造成精神紧张焦虑,这也不可取,因为研究显示,情绪是直接影响乳汁分泌的。“剖宫产妈妈饮食受限制、体能恢复较慢,有研究显示产奶时间会比顺产妈妈稍晚,头一两天乳汁分泌没那么快,量没那么大。但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只要喂奶方式正确、频率够多,母乳会有的。”
吴穗琼说,新妈妈想母乳充足,就不要有的没的都担心,心情愉快、吃好睡好。家属也应该帮助新妈妈完成母乳喂养,不要过于心急、埋怨产妇“没有奶”或者“奶不够”,从而给产妇增加心理压力。“24小时至少8次,就是每3小时至少要喂一次。丈夫的支持很重要,无论生活和精神上都要100%支持,帮忙给换换片、洗洗澡,有的产妇情绪很敏感,家人要多呵护。”
另外,母乳喂养有禁忌药物,如溴隐亭会抑制泌乳,麦角碱可致婴儿呕吐、腹泻、抽搐。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哺乳期间妈妈不宜使用,如抗菌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等类型药物,如果需要服用,药效过后可以恢复哺乳,但期间也要记得每天把奶挤出、处理掉。
专家支招:
如何正确哺乳?
1.正确地抱娃:
初为人母,不少新手妈咪抱孩子时都很“用力”,生怕孩子掉下来,这样宝宝又怎能舒心地吃奶?“妈妈首先自己要放松,宝宝的头承好、腰抱好,就不会掉下来。”吴穗琼提供了三种哺乳体位供参考。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体位,妈妈都一定要看好宝宝,假如乳房太大压到宝宝鼻子有可能会造成窒息,因此喂的时候要用手稍微扳一下乳房,露出宝宝的鼻子鼻孔。
环抱法(见图一):妈妈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后面有靠背,手下垫着枕头,宝宝靠着妈妈体侧。这种方法适合剖宫产病人,因为可以正好避开下腹部切口。
前抱法(见图二):把孩子放在胸前,脸朝着妈妈的乳房,是最常见的哺乳体位。
侧卧法(见图三):适合刚生产完比较疲倦,或坐起身仍比较困难的妈妈。
2.正确地含接:
正确地含接时,宝宝的嘴会张得很大,像鱼嘴一样,下唇外翻,可以看到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小舌头像勺子的形状环绕乳房,面颊鼓起;有慢而深的吸吮,有时会有暂停,妈妈能看到宝宝吞咽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有的妈妈乳头比较粗大,宝宝不好含,可以买一种乳头保护罩,让宝宝容易吸吮,但注意不要用奶瓶奶头喂,以免造成乳头错觉,减低婴儿对母乳的渴求(见图四)。
假如发生了乳头皲裂,哺乳时可先在损伤轻的一侧乳房哺乳,以减轻宝宝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哺乳后挤一滴奶涂乳头上保护乳头;避免使用肥皂和酒精干燥剂之类刺激物涂擦乳头。如果皲裂、破损严重,建议这一侧暂停一天喂奶,但是仍然要把奶水挤出。
3.正确地挤奶:
吴穗琼表示,每一次哺乳都把奶挤空,下一次就会分泌更多奶量。喂奶要两边乳房换着喂,产后一周后,有的妈妈一侧乳房的奶量已经够喂宝宝了,也应该把另一边乳房的奶挤一挤。
挤奶前妈妈应该先洗手,准备一个收集母乳的消毒广口容器,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方在乳晕两侧(注意还是乳晕,不是乳头);如果乳晕面积过小,可把拇指放在离乳头根部2厘米处,拇指和食指向胸壁处压→挤→放松,有节奏地重复多次,沿乳晕挤压所有乳腺管。注意手不要在皮肤上滑动,以免损伤皮肤(见图五)。如果用人手挤奶感觉到痛或累,可以使用电动奶泵。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