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幼儿园

小班化:缔造个性化教育幸福

  生源减少,农村校如何留住学生?薄弱校怎样办出特色?从1993年到2012年,近20年的时间里,小班化从一个理论名词到被公众熟知,当年的“洼地学校”已转身为优质学校。小班化的探索与实践从最初的“小小一株含羞草”,蓬勃发展为“遍地花开春烂漫”,为每个受益学生缔造着个性化的教育幸福。

  日前,在轻松活泼的小班课堂氛围中,南京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小班化教育推进现场会。从2001年秋季开始,该市鼓楼区白云园小学等14所普通小学率先试水小班化教育,2005年秋季南京第二十四中学等8所普通初中开始加盟试点,南京成为全国同类城市较早涉足小班化教育的城市。10年后,当年的一批“洼地学校”已华丽转身成为优质学校、市民“新宠”。

  从1993年到2012年,近20年的时间里小班化从一个理论名词到被公众熟知,并在江苏遍地开花,家喻户晓。1993年,在当时江苏省教委的倡导下,江阴市青阳中心小学、周庄中心小学展开了中国最早的小班化条件下“小学的年级课程综合化包班教学实验”研究,小班化教育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虽然城乡之间实施小班化的背景不同,但经历了理论、实践、推广的小班化教育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与此同时,小班化的探索与践行也从最初的“小小一株含羞草”,蓬勃发展,有了“遍地花开春烂漫”之势,为每个受益学生缔造着个性化的教育幸福。

  农村小班化:当弱校遇上生源危机

  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减少了,但并不等于每个学生一定能得到较多的表现时间。如果没有切实的举措,小班化教学扫除课堂盲点和盲区的理想依然难以实现。

  5年之前,当农村小班化教育这一构想摆在大丰市教育局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颇为疑虑,认为凭借大丰农村学校的条件,办农村小班化教育还不够成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时尚早。

  当时的大丰,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全市的村小、联中都已经撤并到了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大量农村教师富余。同时,许多农村学生家长不惜代价,将孩子转到城区就读,甚至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把孩子送到了城区,使得一些农村学校的生源危机雪上加霜。

  如何让农村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能够生存下来,让家长信任本镇的学校,是大丰教育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只有实行小班化,才能既保学校的生存,又保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吸引年轻骨干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大丰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成秋生告诉记者,5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目前,大丰市所有农村小学和初中都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其中85%的班级都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常规的大班化课堂往往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全班统一学习机会多,个人学习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展示学习效果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教师难以顾及“每一个”,只能寻求一种适合于班级多数人的普适性教育策略——“抓中间,带两头”。大班化课堂更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平均值,难以兼顾学生多样的学习类型和个别化的需要,容易导致学业水平较低的孩子与群体的落差不断加大。

  而小班化教育追求对每一位学生提供适性的教育,强调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性向等个别差异,采取适合个别学生的教学策略。大丰的农村学校纷纷开始探索教材的选择与教法的应用,力求配合学生的能力、经验、兴趣及需要,为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提供支持。根据各校的统计,全市有关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总结、案例、反思文章近万篇,小班化的实践推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

  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减少了,并不等于每个学生一定能得到较多的表现时间。如果没有切实的举措,小班化教学扫除课堂盲点和盲区的理想依然难以实现。南京市小班化教研所曾经做过小班化课堂学生发言频次的统计,发现一些班级虽然只有20名学生,一堂课却有六七个学生没有得到一次发言机会,而有的学生发言达到七八次之多。

  为此,大丰市教育局出台了小学和初中小班化教育考核方案和细则,要求小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次数、覆盖面,以及小组合作的次数、内容和实效,个别辅导的次数与实效,进行自我考量反思,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同时大丰市十分注意不用条条框框束缚各校的实验,不要求齐步走。

  成秋生说,教育局在宏观上给各校一个纲领性的方向,如同跳水运动,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最大化地给各校、各位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鼓励教师们突破和打碎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成秋生说。

  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之下,校本课程在大丰的农村小班化学校里获得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每到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兴趣相同的学生都会集中到一个班,由有特长的教师指导,形成了动态班级形式,学生个性化技能实现良性发展。如万盈一小的“儿童画”,万盈二小的“乒乓球”“铜管乐”“围棋”,刘庄一小的“经典诵读,书香校园”,草庙一小的“国际象棋”,大桥二小的“书信作文”等,都已形成一定规模。

  特色小班:薄弱学校的“新跑鞋”

  小班化不能仅仅看形式上的班级人数。人数少只是给每个学生个体的教育幸福提供可能,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找到归属感。

  开始小班化实验之前,南京与国内很多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城市一样,大量新市民落户古都南京,加之“择校风”助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热点学校普遍人满为患,而不少诞生于新城区的新建学校认可度偏低。

  10年之后,一大批小班化学校已成长为南京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最初的试点学校中,鼓楼区凤凰街小学,作为一所全国闻名的创造教育科技特色学校,以拥有7名中国少科院小院士,成为江苏省小院士最多的学校;浦口区行知小学,每年都会接待来自东南亚、欧美及港澳台等地的上千名学生接受中华文明及南京乡土文化浸濡教育,一所农村小学融入了国际化教育大潮。

  据南京市教研室统计,试点前有90%的学校生源萎缩,成绩不理想。现在80%的学校生源饱满,一些学校生源增长甚至达90%;近年中考,一大批初中小班化学校成绩超过市均分,学生差分率总体低于市均水平。

  是什么让这批学校穿上了“新跑鞋”?2001年南京市凤游寺小学进入首批14所“小班化”试点学校行列,该校将小班化课堂的探索集中到合作课堂的微观技术上。记者在该校目睹了一项名为《中间的笔》的课堂设置。通过红、蓝、黄、绿色铅笔在小组内的分配与使用,教师准确地掌握了小组合作的进程,并有效掌控时间。在一堂普通的数学课上,教师依照学习任务的难度、类型,将不同颜色铅笔分给不同的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按照颜色的顺序,学生依次回答,其他学生凝神倾听。

  “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请红铅笔同学分享蓝铅笔同学说了些什么,来检验他们在合作中倾听同伴发言的效果如何。”校长杨健介绍说。

  在南京,小班化教育最大限度地包容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很多方面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特质,彰显“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的“小班精神”。记者调查发现,在各个试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中,类似的设定和课堂规范并不鲜见,教师权威控制性明显降低,教学互动性加强,学生有着较多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也有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整个课堂轻松而活泼。

  “《中间的笔》这样的设定就是典型的合作学习研究策略。”南京市小班化研究所所长汪笑梅表示,小班化教学与大班化教学相比,有着许多天然的教育教学优势,但班额的大小与实现理想的教育效能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成功聚焦每一位学生。

  汪笑梅进一步解释说,“教师心中无盲区,课堂才能无盲区。”小班化课堂的实质在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案式备课”和“课堂中的有意关照”,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的活动化、个别化和全纳性。“小班化不能仅仅看形式上的班级人数。人数少只是给每个学生个体的教育幸福提供可能,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找到归属感,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规范。”汪笑梅说。

  高中小班化:理想原野上的星星之火

  与小学、初中小班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江苏开展小班化教育的高中更像“少数派报告”。目前仅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地有数所高中实施小班化教育。

  2000年,无锡太湖高中开始探索高中小班化教育。在当时既无参照,也无资源的情况下,该校以实验班名义,设立了信息化小班,每个年级2个班级,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到2005年,太湖高中的小班化教育逐渐显现出优势,小班化品牌逐渐形成,此时的小班悄然间扩展至每个年级5-6个班级。从2011年秋学期开始,太湖高中又调整所有班级规模,正式撤销所有大班额班级,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全校现有小班近70个,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0人以下。

  “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班级规模从原来的40人左右调整到30人左右,这是基于探索及实际办学的需要。”太湖高中校长王惠东告诉记者,十多年来,该校努力探索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是由于学校规模较大,经费投入不足,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我们追求小班化教育,目前更多还处于小班化教学的阶段。”王惠东说。

  南京实施小班化的高中虽然不多,但这些学校在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南京十二中校长唐云龙告诉记者,该校第一届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生目前正就读高二,在不久前结束的“小高考”中,这届学生中有328个人取得了571个A。“学生‘见A率’达到了53.8%,明显超过了其他同层次学校。”唐云龙说,“小班化真正实现了让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这点在去年新学期招生时已经有所体现。”

  而从太湖高中实施小班化12年来的历程来看,开展小班化教育对“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太湖高中无论是美术班还是音乐班都属于小班化建制。“小班化使学校从‘一校一特色’中走出来,更有利于兴趣、爱好、特长相对一致的学生走到一起,以此创立‘一班一特色’,真正实现个性化、特色化教育,更有利于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王惠东说。

  在采访中,大部分高中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也坦陈,目前高中小班化还只是“星星之火”状态,要全面实施还有不少困难。王星是太湖高中的一名语文教师,2003年任教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小班化教育研究,不仅担任了5年高中小班班主任工作,还于2010年出版了目前国内唯一的关于高中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专著《高中小班化》。他分析说:“首先是资金,目前,我省各地高中学校新建基本结束,但没有一所学校的建设是以小班化教育理念为参照的。一旦要大规模实施小班化教育,其教室的改造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难点;另一方面,实施小班化教育需要大量师资配备,其教学资源等也需要大笔投入。”

  在政策层面,高中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很多做法属于开创性,往往没有与之配套的政策来保障,这需要行政部门研究解决。“高中小班化教育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科学、系统的理论。高中小班化教育还是一个全然空白的实践,其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通过培训来得到保障。”王星表示,即便如此,高中小班化教育仍会是后面一个阶段,中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燎原”之势并不太遥远。江苏教育规划纲要也已明确指出:“努力做到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每班班额45人以下,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我们这些‘少数派’当前迫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实验的特殊政策与资金支持,为未来发展做好探路工作。”王星说。

  小班化未来:教育均衡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小班化以其对农村教育现实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广泛关注,建立起与农村小班化教育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成为农村小班化的新探索。

  与南京市选择小班化的原因类似,位于苏中的扬州市也希望通过小班化迅速提高生源不足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当时一开始搞小班化是因为学区教育布局调整后,学校一度时期生源不足,所以小班化走进了田家炳。”扬州市先行试点小班化的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束玉良介绍说。经过几年发展,该校以小组和个别化教学为主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和维持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多方面多种形式的合作贯穿课堂。“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放的课堂模式和教师的关注,让不少原先不敢和教师交流的孩子成绩突飞猛进。”束玉良说。

  近年来,江苏的生源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全省在2008年、2009年达到了生源高峰期,2009年开始回落,生源的减少给小班化教学的推广创造了条件。以扬州市为例,目前初三年级每年都在以3000-4000人的速度递减;而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人数比六年级学生数要少1万多人。据此,扬州市教育局规定,下辖各县(市、区)都要规划小班化试点学校,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小班化试点学校覆盖率将达到30%。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小班化教育的推广不仅具备了实践基础,还拥有了进一步推广的良好空间。比如南京市,目前全市小学班级7835个,在校生30.07万人,平均班额38人;初中班级3814个,在校生14.58万人,平均班额38人。该市近日出台的《南京市小班教育行动计划(2012-2015)》就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将新增110所左右小班化实验学校,其中小班化小学占全市小学学校总数比例达到50%;小班化初中占全市初中学校总数比例达到40%。到2020年全面推广普及小班化教育。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苏北农村,小班化以其对农村教育现实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广泛的关注。尝到小班化甜头的大丰市已将目光转向了建立起与农村小班化教育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为农村小班化的推广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或许就像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说的那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全面实行小班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教育关怀,将是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重要标志。”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