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其他

过敏性鼻炎,祸首是谁

  编者的话: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如何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本期大讲堂,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申玉梅,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指导。

  过敏性鼻炎是以突发或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以及嗅觉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除影响生活质量外,还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哮喘、鼻窦炎、结膜炎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同时还与慢性阻塞性肺病、胃食管返流、支气管扩张和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联。因此,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过敏原就隐藏在身边

  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有家族聚集现象,因此,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警惕自身患病的可能,尽可能做好预防措施,若不幸被遗传需及时诊治。

  卫生条件好坏。研究显示,良好的卫生条件和较少的家庭成员能使儿童期接触过敏原的风险下降,也降低了感染的几率。

  避免接触过敏原。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类:季节性的原因多由花草、树木等引起,也称为室外变应性鼻炎;常年发病的多由尘、螨、霉菌、烟草、动物皮毛、化学用品等引起,也称为室内变应性鼻炎。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皮毛,工作因素。改善室内通风、控制房间湿度、控制烟草烟雾等;每周热水清洗床单、被罩,阳光暴晒;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

  鼻塞流涕是典型症状

  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对吸入空气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症状与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内可多次发作,不发作时,则完全正常,因此,其隐蔽性较强,需通过临床症状及一些必要的检查才能做出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1.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

  2.清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3.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4.鼻痒: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

  5.粘膜水肿:通过检查可发现鼻粘膜苍白、双下鼻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患者态度是治疗的关键

  除了提醒患者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刺激物外,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三种途径,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外科治疗。总的来说,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急性症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和预防性治疗。

  数据显示,目前仍有20%的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主要原因有三点: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患者常年暴露于室内变应原中;新型食物和宠物引起;患者低估疾病,或对现有治疗不满意,采取不治疗或不充分治疗的态度。因此,患者的态度是治疗的关键。

  避免接触变应原:室内的尘螨数量最好<20只/m2 ;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60%以下,但过低(如低于30%~40%)会造成不适;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

  药物治疗。应考虑以下因素:疗效、安全性、费用效果比等。常用鼻内和口服给药,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有差异。停药后无长期持续疗效,因此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需维持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并不发生快速耐药性。鼻内给药具有许多优点,高浓度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鼻部,避免或减少了全身副作用。但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药物需要作用不同靶器官,鼻内给药不是最佳选择,推荐全身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可能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免疫治疗诱导了临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长期效果,可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发展。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总疗程不少于 2年,应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

  三个方法值得一试

  以下几个小方法能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不妨一试。

  冷水洗脸缓解鼻堵。发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治疗鼻炎的根本。冷水洗脸可以使鼻部血管收缩,有助缓解鼻堵症状。做法:打一盆冷水,深憋一口气,同时把头低下来,将鼻子浸入冷水中,大约过两秒钟离开水面,连续3~5次,早上可以适当多重复几次。

  清洗鼻腔很管用。清洗鼻腔就是直接用手捧清水灌入鼻腔,连续进行5~8次即可。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掐住鼻梁,上下依次揉搓20~30次。用冷水洗鼻可增强鼻腔的耐寒能力,同时滋润鼻腔黏膜,清洁鼻腔。揉搓鼻梁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腔对天气变化的抵抗能力。

  做做鼻操挺舒服。经常上下按摩鼻子,按压迎香穴有助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鼻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淤血,对缓解鼻炎症状有好处。 (本讲座内容由游华玲整理)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