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成就创造性的思维
孙云晓: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倾向于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导致许多中国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得到学校等各方面的认可,而努力把孩子塑造成听话懂事的孩子。但看您的书,好像敢于突破规则的孩子更容易获得专念。那么对于那些已经习惯墨守成规的孩子,如何让他们拥有专念呢?
兰格:如果父母有专注力,则孩子也更可能有专注力。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多种答案;要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爱是永恒的,但世事是在变化的;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人的评判可能是无心的,错误有时是件有趣的事。如果别人对你很友善,规则也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遵从。同理,如果孩子们感到被尊重,他们没有理由去顶撞你或做出不端行为。
有趣的一点是,给孩子们自由恰恰是让他们更守规矩的一个好方式。
孙云晓:您在书中强调人们要更加注重做事情的过程所带来的快乐,而不要仅以结果为导向,这一点我深为赞同。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讲,爱学习比学习好要重要得多。但是,许多父母还是怀有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所以在孩子刚上小学时就特别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他们也不知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何利用专念让孩子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专念能否让孩子在享受学习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成绩?
兰格:的确,虽然受教育的经历使孩子们获得了回报,但他们通常没有从这些经历中体验到快乐。他们的不快乐可能缘于某些学习神话,例如“先学习,然后再玩”。在学习过程中,聪慧的孩子们学会了延迟满足。为什么学习本身不是令人满足的?如果学习不能令人满足,那怎么能让它变得令人满足?如果死记硬背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准备考试的方式,那是否有更高效、更令人满足的学习方式?
如果孩子们能更专注地学习,他们会更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记忆所学知识的效率更高。专注地学习能帮助孩子更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成绩和娱乐并不冲突。
孙云晓:性别差异是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男孩与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不同的特点,这些差异需要我们在教育方式上“因性施教”。那么,在专念的学习和培养方面是否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呢?
兰格:我不认为存在很大的性别差异。女性可能很有专注力,因为她们在做事之前会有更多的思考,虽然这可能会导致她们看起来不够自信。而在大多数文化环境下,男性被给予更多的机会,这可能使他们更懂得多角度去看问题。
孙云晓:中国的家庭教育越来越注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许多孩子的问题其实根源是父母的问题。就像您在书中所讲的,潜念会让我们犯很多错误,造成许多问题。如果说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做起,为了避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潜念而造成问题,父母应该怎样做?
兰格:父母需要意识到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理由的。要想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其所处的状况,父母首先需要尊重孩子。获得尊重的孩子会更少感到害怕,同时,父母和孩子都会变得更有专注力。
另外,父母和老师要意识到,很多我们自以为是的事情其实不一定是正确的。像“熟能生巧”、“倒背如流”、“对抗遗忘”、“非错即对”这些理念也许都有问题。我们也应该学会提问,多问为什么,而不是全然不假思索地接受。
任何专念的行为都包含三个特征:不断创造新类别;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确信视角不止一个。相反,潜念的特征是:局限于旧有的类别;妨碍人们注意新迹象的自动化的行为;透过单一视角采取行动。通俗地说,潜念就像自动驾驶。
本文由湛庐文化授权摘自《用心教养》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