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家庭教育

对孩子说“不行”并非正确的管教方式

  大部分的家长都对“管教”持有错误的理解。父母们会参照常识压制并改正孩子自由奔放的想法和行为,并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管教”。据说这样的管教开始得越早越有效果。母亲每天都会不断对孩子说“不行”“不准”这样的话。

  前些日子在地铁上看见母子三人,母亲对开始吵架的兄弟说:“干什么呢!”一边拍哥哥的手一边说:“别吃这种东西,快把事情做了!”日本的母亲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莫过于“快去做……”。

  这是多么令人叹息的事啊!虽然并非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但大多数的母亲都将这误认为是“管教”。即使不说那句“快下来”,孩子也能自己下楼;即使动作很慢,有了母亲的保护,孩子也能坚持到最后,这种自信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这样的小例子可以看出,执著于“管教”是多么可笑。

  学龄前儿童对稳定的舒适感要求很高。随着这种舒适感得到满足,能力也得到了自由发挥,这是育儿的根本。孩子根据年龄可分为几个发育阶段,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成长为有用的人。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好呢?每个时期的要点我将在下文中举例说明。

  •0岁婴儿——尽量进行母乳喂养。孩子一哭泣便立刻将其抱住,用温柔的眼神充分地传达母爱。

  •1岁半至两岁半——认识并尊重孩子萌发出的自我意识。信赖自己的孩子并向他诉说般地嘱托,孩子已经能够自我控制并遵守承诺。

  •3岁左右——还不能对孩子说“不行”之类的管教孩子的话。但是孩子已经能够从母亲的态度中判断事情的好坏了。

  •4岁以上——已经可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意志控制身心。这时已经可以对孩子进行管教了。

  过了4岁便可以对孩子说“不行”“不准”,用这种否定形式的词汇管教孩子了。在此之前对孩子说“不”,不仅会对孩子脑部的发育产生恶劣影响,还容易留下一生的精神创伤。

  孩子出生后便开始做各种动作。由于大脑迅速地成长,不断地产生“什么都想试试”的冲动,而抑制这种冲动的能力尚未具备,因此这些冲动便会完整地被付诸行动。这时孩子的“探索”“冒险”,被大人称为“淘气”。

  孩子通过探索,重复“硬”“热”“痛”等感觉,逐渐能分辨事物,还能判断出事物安全与否。对于大人来说只是单纯的恶作剧,但对孩子来说却是记住各种事物的重要过程。但婴儿的记忆不能长时间存留。这一时期对孩子说“不行”“不准”不仅不起作用,还很有可能会阻碍其大脑的发育。

  母亲对两岁幼儿(1岁半至两岁半左右)的态度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为这个时期其情绪上的记忆会一直保留。由于母亲的无知导致这个时期的教育失败,会成为孩子一生痛苦的重要根源之一。

  对两岁儿童最难掌握的是责备孩子的方式。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调皮耍赖时,不应该制止呵斥并板起面孔。不得已时可以扒掉孩子的裤子,打他的屁股。这时候由于孩子背对着自己,看不见母亲愤怒的面孔,但通过皮肤的痛感,母亲能有效地让孩子记住什么事不该做。为了不让孩子心中产生对父母的恐惧,此举必须谨慎使用。

  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理解事物。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时候的孩子没有思想,而事实上,由于对大脑发育过程研究的进步,发现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事物的能力。将理解了的事物用语言表达出来是语言能力,而这个时期的大脑,语言中枢的理解部分已经开始发育,而语言表达中枢还处于尚未发育的状态。

  因此,孩子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已经可以从母亲的动作及表情读出事物的意义,并储存在记忆中。这时,若孩子受到恐怖、虐待、否定等威胁到自己的对待,则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反抗心、嫉妒心、复仇心等,并将其保留在记忆中很久。两岁左右是最容易留下精神创伤的时期。

  在过去封建社会体制下,使用禁止形式的育儿方式是必要的。人们为了孩子成人后能适应社会,从小就教育孩子“这样不行”“不准这样想”。但是出生于新时代的人们拥有更为进步的思想,必须摒弃使用否定形式的教育方法。

  人类暴躁易怒、暴力倾向的产生都是由于勉强自我,以及被压抑和否定。为了实现理解他人、无暴力事件的和谐社会,我们不得不转变对育儿的基本看法。这种“培育心灵”的想法,我曾经在美国一场听众为幼儿教育相关人员的演讲中提到过。当我结束演讲走下讲坛时,一位坐在第一排的男性冲过来给了我一个吻。会场的所有人都被我的演讲所感动,我深为自己得到了认同而欣慰。

  1992年,我成为第一个获得史怀泽博爱奖(为纪念阿尔伯特•史怀泽博士的业绩而设立的人类行为财团,授予推动人类进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出色成绩,并为世界作出贡献的个人奖项)的日本人,我想我得到这个荣誉,是因为我的想法和实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儿科医生应参与育儿

  儿科医生的职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如我之前所说的,我还是儿科医生的时候,我们主要的职责就是保住患儿的生命。我的大女儿出生的年代——昭和十年左右的日本医学界,德国式的科学万能主义盛行,无视自然法则和人类心灵的形式主义是主流思考方式和治疗方法。这是100年前的德国式思考方式。这是一种单纯的育儿方式,即适当摄取蛋白质、脂肪和热量,哪怕孩子长胖点儿也没关系,只求孩子能在一定程度上顺利地成长。

  现在,儿科医生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且不得不转变。过去,大多数医生认为只要能治好患儿的病就够了,甚至如果家长带来健康的孩子还会被医生呵斥:“来找我做什么?”这样的事由保健医生来做就可以了,因此,营养健康之类的日常性指导多由保健医生负责。

  但是,现在的儿科医生并未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到尽善尽美。医学的进步使得威胁到生命的疾病减少,倘若继续吃老本,则有可能陷入失业的窘境。今后的儿科医生,若不积极地参与育儿、教育,有可能会面临被内科兼并的危险。

  听说儿科医生的学习会中使用了我前些天出版的书。最初我以为如今的儿科医生不会对我的育儿论感兴趣,没想到编辑对我说:“最近的儿科医生逐渐开始要求掌握这样的知识了。”我在惊讶的同时,也深感这是大势所趋。

  今后的儿科医生,应该长期致力于育儿方面的工作。从母亲怀孕开始,婴儿期、幼儿期、学童期、青春期、青年期,承担各个时期育儿和教育的辅导员职责。在这期间,孩子的成长会经历几个阶段和岔路,提供合适的意见非常必要。儿科医生深知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健康状态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将来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影响,因此由儿科医生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最为合适。

  另外,母亲选择儿科医生的眼光也很重要。只管开药治病的医生一定不能承担育儿监督者的重任。治病期间愿意花时间提供指导和意见的医生则是可以信赖的。

  但是,儿科医生的现状非常严酷。为每个孩子提供指导意见,却难以取得与劳动相适应的收入。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心理咨询作为医疗行为,不计入分数,这也是最让医生们头疼的事。

  据统计,现在的医生80%是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整形外科医生其次,儿科医生人数最少,这也反映出了上述现状。

  大学医学部的教育也存在问题。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从医学部毕业后开始临床工作,却无法完整地回答母亲们的问题。反倒是护士的临床知识丰富,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大学时只是不断地记忆疾病方面的知识,却没有学习到正常发育阶段以及健康时的状态。实际上健康的孩子比患儿多很多,因此从健康地养育孩子的观点出发的教育更有必要。

  从这层意义出发,厚生省(厚生省,原日本政府部门之一,最早设置于1938年,2001年已与劳动省合并,并改组为厚生劳动省,是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主要部门)开始出台发挥领导作用的“产前访问”制度是很有意义的。“产前访问”即儿科医生到孕妇家中进行诊断,安抚孕妇的焦虑情绪,回答孕妇提出的问题。若能将其普及为一般性行为,对医生来说,既可以了解孕妇的情况,还能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

  为了培育出富有创造性的幸福的人,为了让社会更美好,母亲们要与儿科医生们一起努力,用正确的育儿方法培育下一代。可能的话,母亲要从最初便选择好儿科医生,让他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指导,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最为理想的。因此请选择一位值得信赖的儿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吧!

  内藤博士育儿箴言

  ◎把培养西方式的独立精神的育儿方式与注重东方式的情感培育的育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偏不倚,才为上上之选。

  ◎不成熟的父母教育孩子时,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若本身不具备身为母亲的自觉性,则容易将焦虑、不愉快的原因归咎于孩子,迁怒于无辜的孩子,或对孩子态度冷淡。若长时间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将来会变得心术不正、暴躁易怒,且权力至上。

  ◎父亲在育儿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父亲始终给予母亲精神支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良好影响。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