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你是孤独还是内向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
不过在省儿保、在杭州市七医院,相关的医生护士们更愿意用“孤独症”称呼它。“自闭症”很容易让人将它和内向联系在一起,而这似乎是普通人对它最大的误解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日子,钱报记者不会知道孤独症的发病率那么高,高得让人意外。
一个数据是,在男性中,每170~180人就有一个;而广州在2013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州普通幼儿园里患病率是1/133。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去年7月开始了一次筛查,对来自主城区以及余杭区7个街道的5265名0~3岁的婴幼儿进行筛查,发现10%左右的婴幼儿显示为高危个体。“我们对这个数字并不意外。”市七医院党委书记赵刚说,接下来的两到三年时间里,医院将对这些孩子进行随访与干预培训,以期望为早期发现和干预成效进行评价。
不是每一个孤独症
都是“天才”
最著名的孤独症患者,应该就是《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和《雨人》中的雨人了。虽然他们不善交流,但男主角的固执让他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能做到最好。
前两天有条新闻,说余姚一个7岁小男孩,不爱看动画片,只看新闻联播,满口美俄关系,医生认为他得了“阿斯伯格综合征”(AS),也是孤独症中的一种。
“但毕竟这样的孩子很少。”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说,60%~70%的孤独症患者都伴随着弱智,而要让一位孤独症患者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难度也相当大。
那么一旦确诊为孤独症,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呢?
省儿保发育行为科主任竺智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需要对患儿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比如,守规矩,上课的时候不能随便讲话;表示友好,别人对你微笑时,如何回应等等。“这些社交训练要跟一辈子,因为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社交需求。”
竺智伟诊治过一位患儿,2岁多确诊,现在已经上小学6年级。这个孩子很幸运,能在普通学校上课,这种教育形式被称之为融合教育。
孩子太有“个性”
老师建议家长去查查
胡莉菲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的主治医生,她的主要工作是给孩子做行为评估。她告诉钱报记者,每次门诊,上午2个孩子,下午2个,等待做评估的孩子已经排到1个月之后了。
昨日,她刚给4岁的朵朵(化名)做了评估。
虽然朵朵开口讲话比较迟,2岁多开始讲话,但是在大人眼里,她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记性很好,听过的故事,都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来。
但是,幼儿园老师却告诉朵朵妈妈,孩子有些不太对劲,建议带她去儿童医院看看。
怎么不对劲儿?太有个性。
她不跟小朋友玩,有时候会追打小朋友,掀小姑娘的裙子;老师跟她讲话,她常常不理会,上课的时候还会自顾自跑出去;会反复地玩门;经常怔怔地望着窗外,但谁也捉摸不透她在看什么。
胡莉菲跟朵朵妈妈聊起来,又了解到一个情况:朵朵会把“你”和“我”用倒。
在给朵朵做评估的过程中,她发现,朵朵确实蛮聪明,能绘声绘色讲故事,只是语调像机器人。狼来了的故事,妈妈怎么讲的,不仅把故事背下来了,语调也好像原原本本录下来了。
做完14个项目的评估,胡莉菲最后给的诊断是社交障碍。胡莉菲告诉钱报记者,她曾跟一位幼儿园老师交流过,每年班上都会有1~2个得孤独症的孩子。
这些症状不是内向
而是孤独症
治疗孤独症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讲究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孩子的哪些行为代表着孤独症呢?
竺智伟介绍,一周岁还不会说话,喊他名字没有应答,冲他微笑他也没反应,2岁了还不跟小朋友玩,就要注意了。
周国岭提醒说,孤独症的孩子与内向区别很大,“孤独症是不会说话、不会交往,内向是不想说话,不想交往。”
不会说话表现为,学说话特别慢,有明显的会话缺陷,语言使用有重复或固定的模式;
不会交往表现为,没法和同龄人玩在一块,不懂得理解别人,不会沟通,没法主动和他人分享兴趣或成就;
还有就是有刻板行为动作,“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走一条路,换成其他路都不行。”另外,孩子经常盯着转动的轮子、风扇目不转睛地看,喜欢细小的瓶盖子等相当偏执的行为,都是刻板行为,是病态的方式。
相关延伸
头胎是孤独症,二胎风险比普通人高10倍
在孤独症家庭中,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头胎是孤独症,再生一个行不行?
“以往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的弟妹也有患自闭症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比普通人高10倍。”竺智伟说,孤独症有先天的基因基础,所以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怀二胎时要提高警惕。
很多孤独症儿童的家庭,也能生下健康宝宝;而且父母也更加有经验,懂得观察。“早点干预,不仅能够减轻症状,甚至可能逆转。”竺智伟说。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灵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从 6个月大时就开始干预,可显著减轻症状,到3岁时,那些接受过治疗的大多数孩子既没有自闭症,也不再有发育迟缓。
本报记者 丁颍鹃 张苗 本报通讯员 王雪飞 李彬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