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校园暴力,心理干预怎么做?
浙江省庆元一小学生被四名初中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江西永新县一初中女生遭五名女生围殴被逼下跪、连挨耳光;四川资阳乐至县一女生被三名未成年少女施暴且勒令脱衣赤裸……连日来,校园暴力事件接连在各地出现。这些拳脚相加、污言秽语、拉帮结派的施暴者均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原本青春纯洁的他们何以变得如此残暴?当遇到校园暴力,该如何进行心理干预?
旁观者也会受到强烈心理冲击
纵观校园施暴案例,施暴的学生常常也曾是受害者,他们可能自小频繁遭受父母家庭暴力甚至可能曾经便是校园暴力中的弱者。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心理老师李之宁表示,十多岁的青少年往往渴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认可,拥有极强的归宿感诉求,正常情况下,这种归宿感应该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等主流的人际关系网络。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父母离异、父母疏于教育或教育过严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学校教育使得差生边缘化等,均让孩子难以在家庭与学习中找到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便极可能滑向那些同样带着“坏孩子”标签的同类群体,从而变成施暴者或者其跟随者。
广州市心海榕心理机构心理咨询专家、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联盟委员于东辉也表示,家庭、学校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父母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表现有任何不满便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错误的是非观以及以武力解决一切矛盾的错误方式。倘若曾经在校园中常常被年长的孩子暴力碾压又无人制止,那么在对强者屈从的过程中,这些校园暴力受害者便会认为“暴力”是一种秩序,暴力可以维护“尊严”,久而久之这些受害者极可能便成为之后的施暴者。
于东辉还指出,对儿童青少年,他们都还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期,在这个时期遭遇任何突发暴力,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即使没有直接经历遭遇,只是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同学、朋友遭遇暴力,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和创伤。其程度不亚于受害者本身。
校园暴力令受害者身心受创
李之宁分析指出,频频遭遇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一般来说性格有一定特点,比如较为内向、懦弱,常常被施暴者欺辱并被威胁不许发声。出于惧怕,这些受害者常常忍气吞声,甚至慢慢开始归顺这些施暴者,进入他们的团体,成为追随者。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忽视,这种情况难以得到适时制止与解决,最后愈演愈烈。
据报道,浙江庆元初中生殴打小学生事件中的受害者小毛在校期间时常旷课,十几张小毛的面谈记录表和心理辅导记录表均称小毛“孤僻、自闭”,家庭教育“放任不管”。
当受到校园暴力冲击的学生,有可能因为长期处在恐惧状态中,会对其心理产生比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发展障碍等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出现生理反应,比如肠胃不舒服、腹泻、食欲下降或没有食欲;感觉头痛、身心疲惫,出现失眠症状,容易做噩梦;还有的可能感觉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感等等。
应及时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我们应该看到,校园暴力对青少年学生造成的伤害远不只肉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灵的伤害。于东辉表示,家庭、学校、社会亟需对这些施暴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救援,倘若对这些孩子的心理阴影与心理问题置之不理,如果这些心理冲击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治疗,伤害会影响他们终生,比如有一些青少年为寻求“保护”而随波逐流,也成为施暴者;有的长期压抑还间接导致以后在家庭生活中出现暴力倾向等等。
可以说,相比肉体创伤来讲,心理的伤害程度更深,持续更久。由于心理受创,个体更容易表现出轻生自杀、肢体自残、暴力攻击以及吸毒、酗酒、性行为错乱等行为。于东辉表示,越早对学生进行校园暴力事件心理危机干预,越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且心理危机干预是有一定时效性的,通常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出现的心理危机可持续数周。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的时间一般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数周内进行比较合适,拖延太久效果较差。
正如前文所述,这些受害者在长期经受暴力之后,有极大的可能性将来会变成为施暴者,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以暴制暴”、武力捍卫“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开导,多关爱孩子的情况,让他们懂得暴力是错误的方式,不要向暴力屈服。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实习生 林蔚彬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