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催产素?
俗称分娩要用“催生针”,就是我们常说的“催产素”。顾名思义就是说催促分娩,加快分娩进程的一种药物。
“催产素”是由人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直接作用于子宫的肌层,促使其产生收缩,它还可以间接的促进前列腺素和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加强子宫收缩。一般孕妇对催产素的反应起于20周,反应性快速增加于30周,到孕足月达到高峰。
分娩是怎么发动的呢?
当足月时,胎儿组织会产生催产素作用于母体,这在脐带动静脉血中可以测定出来,母亲也开始分泌催产素,作用于子宫。催产素作用于子宫富含催产素受体的平滑肌组织而产生收缩,同时催产素还刺激子宫蜕膜促使前列腺素释放,进一步加强宫缩,这样就开始了分娩过程。
天然催产素早在1911年就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治疗滞产了,1927年则在临床用于引产,而1953年精确测定了催产素的结构并第一次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的催产素叫缩宫素,从此以后在临床上就大量的开始使用了。
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催产素呢?
我们一般在分娩结束时使用催产素,促进宫缩减少出血。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膜炎、妊娠合并糖尿病、肾病等时,需要及时终止妊娠;如果胎儿在宫内继续生存有危险时,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过期、新生儿可能发生溶血、胎盘功能不良等时;还有在产程中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缩不协调等都要使用催产素。
当需要使用催产素点滴加强宫缩或引产、催产时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应该考虑催产素点滴对母亲和胎儿是否具有安全性:胎儿的肺是否成熟,如果胎儿肺不成熟,经过催产出来的孩子就会发生肺透明膜,导致新生儿窒息以至死亡;还要考虑胎儿对于宫缩的耐受能力,如果胎儿本身在宫内已经缺氧,再加上人为的催产,胎儿就会加重宫内的缺氧以至死亡。另外还要考虑到母亲宫颈成熟的程度,我们临床上医生都会对准备催产的宫颈进行评分(Bishop评分),当评分过低(≤4分)时,引产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催产素呢?
当母亲是前置胎盘时;胎儿的胎位异常时,如:臀位、横位、面先露等;脐带先露时;胎儿头位但头高浮在骨盆入口上;子宫有疤痕;骨盆异常;宫颈癌;生殖道有急性炎症等等。当具有以上这些因素时,不适于使用催产素引产和催产。
使用催产素安全吗?
催产素在人体的半衰期只有5-7分钟,可以随时加量和随时减量直到停止,因此正确使用催产素还是很安全的。在使用催产素时一定要有医生在场,因为这关乎母亲和胎儿两条性命,同时每个人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要慎重对待。
催产素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催产素一般都可以促使孕妇乳腺腺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有利于乳汁排出,当分娩后婴儿就可以很顺利地吃到母亲的乳汁了。
不正确的使用催产素可以引起很大危险,因为催产和引产都是使用催产素点滴,如果点滴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大会引起水中毒,造成肺水肿;子宫收缩过强甚至子宫破裂;胎盘早剥;宫颈撕裂;急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妇长时间使用会引发产后出血等等。
催产素引产和催产怎样做呢?
在催产之前,为了了解孕妇的全面情况,医生会做B超了解宫内胎儿的状况,包括羊水多少、胎盘成熟度、脐血流是否正常。还会仔细评估孕妇的宫缩形式、宫颈扩张程度,以及胎头下降的位置。医生还会密切关注胎儿的心率对宫缩的反应,以便确保胎儿能够经受更强烈的宫缩。如果没有临产,有时医生会作OCT,也叫催产素激惹试验,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确定胎儿是安全的,才继续催产素引产。
如果为了促进孕妇的产程,医生使用缩宫素(人工合成的催产素),通过输液泵从静脉滴注,以便控制药量。一般医生会从小剂量的缩宫素开始,然后逐渐加量直到子宫出现宫缩。根据子宫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宫颈的扩张程度,以及宫内胎儿的反应,医生会将宫缩调至3分钟出现一次持续30秒的有效宫缩。如果宫缩的间隔时间和强度出现异常,医生就会将点滴的速度调慢。
在催产素点滴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孕妇对催产素的受体和活力改变,也就是说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增加,原因是通过外源性的催产素诱发了孕妇自己内源性的催产素增加和前列腺素的释放等,这时医生就要减慢催产素的滴数直到停止,这时通过孕妇自身催产素的分泌就可以完成产程直到分娩。
点滴催产素要注意什么?
在准备做催产素点滴前应该先进行20分钟胎心监护,以确保胎儿的安全。在催产素滴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医务人员守护在孕妇的身边,随时观察子宫收缩、胎心及用药后产程进展的情况。医护人员观察时,如果宫缩太弱太稀,可以加快滴数;宫缩太密太强,可以减少滴数。如果在点滴中孕妇出现心慌憋气或其他不舒适时,应该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医生会根据宫缩进展的情况和胎儿的安危,决定是否继续点滴催产,还是停止点滴或改行剖宫产。如果有胎心减速或者异常,那么就要及时终止催产素点滴,同时改变体位呈左侧或右侧卧位,还要给予面罩吸氧。
一定注意要在正规医院进行催产和引产,非正规医院医务人员催产素应用监护不规范,一旦发生危险,抢救措施不及时或不恰当也会导致胎儿和孕妇的生命发生危险。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