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老尊幼——家庭幸福的思路

  观点提出人:张晓平,《生活在家庭、婚姻、爱情的三维空间里》一书作者,企业“心灵管理”咨询师。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家庭在生活中信守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然而我们在坚持固有的“尊老爱幼”观念对待父母和子女时,却似乎忽略了家庭中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尊老爱幼”究竟是维护了秩序还是带来了幸福感?张晓平新的专著中提出了“爱老尊幼”的观点,也许他的观点未必尽善尽美,也不一定是解决所有家庭问题的良方,但至少是给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提供了另外的思路。

  我们这样尊老

  “我从来不和父母争论”

  听话,是许多“孝子”对自己的描述,听父母的话,当然是孝的标志,但你有没有想过,听话,父母就一定会开心吗?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我们的听话,其实是对父母的敷衍,在我们家庭聚会的饭桌上,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听话,而一片沉默,我们会不会因为标榜听话,从而放弃了和父母的交流?

  换一种方式,和父母争论,有时候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有时候老年人会抱怨空巢家庭的寂寞,这其实是长期形成的,“别顶嘴”,以前父母经常这样教育我们,其实是阻塞了我们和父母沟通的渠道。长大了,听话仍旧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的无声的“听话”,让家庭变得一片沉寂。

  原来爸爸喜欢争论的孩子——讲述人:李光

  爸爸退休前是我们家乡一所中学的校长,小时候对我们相当严厉,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一直是受到爸爸的同事们称赞听话的女儿。每年夏天,父母都会到我家里住上一个月,他们不喜欢出去玩,我每天晚上都会早早下班,和他们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爸爸会对在报纸或者电视上看到的当天时事发表评论,我们一般也不会和他争。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先生四个人一起打打牌,父母都很开心。

  有一次,有一个心直口快的女同事到我们家吃饭,爸爸又说起广州空气污染的问题,那个女同事不同意爸爸关于空气污染是经济发展的代价的观点,两个人争论起来,开始我担心爸爸生气,因为他一向不许我们顶嘴,还瞪了那个同事几眼,结果她不管不顾,两个人争得热火朝天。

  同事走后,爸爸一个劲地夸奖她,说她为人爽快,后来又约她吃了几次饭,最喜欢和她聊天,没想到这个“好斗”的女孩子这么受老年人欢迎。这个女同事自己也说,在家里,她是最不听话的一个,却也是最受疼爱的孩子。

  新观点:没有“尊老”,只有尊重权力

  “尊老爱幼”的提法是针对封建大家庭的,用来维护家庭独特的权力体系和家庭秩序的,不是尊老,只是尊重权力,所谓父子、君臣,这种尊重,不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尊重,如果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尊老的传统,二十四孝之类都是些极端的例子,没有人情味。比如俗语常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年轻人尊重老年人,这个尊重是基于权力的分配产生的。所以听话才成为尊老的方式之一。

  也许并不是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严格区分爱与尊敬,但这两者之间确实有许多的不同。

  结论:尊老爱幼没有带来幸福感

  在张晓平看来,传统的“尊老爱幼”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缺少起码的理解和沟通,其实并不会给家庭成员带来幸福感。我们的尊重与爱护其实都不是在平等的前提下做出的,旧的家庭模式正在解体,但旧的家庭秩序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家庭几代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应该是“爱老尊幼”,或是更具体一点,就是“帮老辅幼”。老人需要帮助,儿童需要辅助,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帮”是非常具体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机能也会逐渐衰退。行为不便的老人需要的是体力帮助,小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老人。社会也同样应该有各种机构组织随时为老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相对于老人的“帮”,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成年人的辅助。很多夫妻将喜欢,或是控制当成爱强加给子女,最终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与其奢谈“爱”,还不如谈如何尊重儿童,辅助而不是管制他们的成长。

  我们这样爱幼

  “孩子为什么要听我们的话?”

  我们在爱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行使我们爱的权力?

  孩子是不是也是家庭权力系统中的一部分,爱让我们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有安全感。我们在要求孩子听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事事听我们的话,我们听过他们的话吗,我们就一个问题讨论过吗?

  尊重孩子很难做到——讲述人:张女士,五岁孩子的妈妈

  尊重孩子的说法几乎每个做父母的都会赞同,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新鲜的观点,事实上我感觉,中国的父母也正在努力,但是尊重孩子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儿子和几个孩子一起,在小区的一位老师家里学钢琴,这几个孩子都不想弹钢琴,我们几个父母也统一意见,只是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绝对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勇气像专家说的那样,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学就算了。

  还有,老师也说过,父母要改掉这样的毛病,比如喜欢对孩子说,“叫叔叔好”之类的,但是有时候遇到长辈,孩子不打招呼,心里确实感到别扭,自己这样告诉孩子一声,其实也未必就是想让孩子和大人打招呼,只是希望表现“家教”而已。

  新观点:没有“爱幼”,只有满足自我

  张晓平举了这样的例子,在国外大家习惯称呼名字,有中国孩子叫他叔叔,外国朋友听了还有点奇怪,以为和孩子之间有什么血缘关系。

  他说,如果父母感觉尊重孩子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不知道应该如何尊重,其实很简单,有这样几个方法,一是对孩子笑。不要用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不能利用孩子的错误通过指责孩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要按孩子的思维做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现在不听话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些以孩子为主角的恶性事件,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如果用听话去要求孩子,这种情形只能越来越严重。“爱幼”可能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尊重,才能给他健康的心灵。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