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朗读影响深远(图)

  来自读者的问题1:

  我的宝宝现在7个半月,平时有牙牙学语的迹象。以前曾有一段时间,我会在睡觉前给她讲一些婴儿童话,她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但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却说这个阶段最好不要给孩子讲故事,否则会使孩子思维混乱,产生说话迟的现象。可是我看过一些书,书上说在这个阶段应该大声给孩子朗读一些诗歌或故事,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为此,我想咨询一下这个阶段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谢谢!

  美国有位学者叫吉姆·特米里斯,他近年来一直在美国的五十个州巡逻演讲,呼吁美国的母亲,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每天抽出宝贵的20分钟,给孩子朗读。这一名为“热爱你24小时中最宝贵的20分钟”运动,得到了美国社会很好的响应,美国现总统布什的母亲对此推崇备至。

  在这个朗读运动中,发起者吉姆·特米里斯列举了一些阅读书目,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名著、《圣经》、林肯总统的演讲、马丁·路德金等名人的演说和著作。同时,他还要求家长把这一每天朗读的计划一直延续到孩子上小学以后。

  这不是对牛弹琴吗?不对!

  婴幼儿的心智是吸收性的

  0~3岁婴幼儿的认知心理按蒙台梭利的说法,是属于“吸收性心智”。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看到、听到、触摸到、感受到的各种信息,好的、不好的都吸收。比如,一个孩子不听音乐也行,但他可能听到汽车的噪音、厨房的吵架声,这些他也吸收,并在大脑里留下痕迹。

  “先入为主”的信息最重要

  人的大脑遵循一个原则——“先入为主”,就是先进入的信息占主导,以后进入的同类型信息就会被排斥。比如,拿语言来说,孩子如果先吸收的是家乡话,那么他先入为主就是家乡话,不仅讲得好,而且一辈子都不会忘。

  因此,我们的孩子如果从出生一开始,就接受第一流的语言,比如读经过加工提练的优美的汉语,那他当然就能构建起第一流的语言能力。所以,婴幼儿能每天听到家长朗诵的儿歌、故事、唐诗、宋词,那真是太好了。这些优秀的语言进入孩子的大脑,产生痕迹,这是一种潜意识教育。也许它所起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影响却是长久而深远的。

  婴幼儿的学习力超乎我们想象

  那么,早期朗读会不会打乱他的思维呢?当然不会。

  如果说婴幼儿听到朗诵,思维就打乱了,那么每天排山倒海的城市噪音、嘈杂鼎沸的街头人声、叫卖声、电视里传来的摇滚音乐声,就不会把孩子的思维打乱?

  我们大人总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总以为婴幼儿什么也不懂。其实,婴幼儿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我们成年人的估计。就拿学语言这件事来说,如果我们成人要在两三年内掌握一门新语言,面对语言复杂的语法结构、复杂的发音,肯定会头大。而我们的小家伙呢?他满不在乎地在你言我语的交谈中理清方向。3岁以前,他就已经把第一语言(母语)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认为2~3岁的孩子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脑力劳动者,幸亏他们自己不知道说话这件事有多难。

  早期朗读就是先入为主、不求甚解

  还有人认为:早期朗诵的内容,孩子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教了有什么用?如果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教,那么婴幼儿时期,等于什么也不能教。因为此时的他们几乎什么也不理解。因此我的观点是:理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任务是“先入为主”,率先输入最好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试想,当孩子第一次叫“妈妈”时,他并不理解“妈妈”是生他的那个女人,是他爸爸的太太,天底下没有一个母亲会说:“宝宝,你还不能叫妈妈。等你哪天懂了这个词再叫吧!”因为妈妈知道,这个词不需要教,以后自然会明白。

  因此,我呼吁中国的母亲,也来一场“朗读运动”——每天抽出20分钟,给你的孩子朗诵儿歌、童话、唐诗、宋词、《论语》、《孟子》等一流的语言。朗读时,要有表情,要充满激情,最好能手舞足蹈、抑扬顿挫。请相信,只要坚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时,我盼望着有一天,所有有婴儿的家庭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因为这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