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是个爱哭包(附图)
【故事】
丽丽特别容易哭,早上去幼儿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或者自己喜欢的位子被别的小朋友坐了,马上就会眼泪汪汪;吃饭的时候不知想到什么事就呜呜地哭起来;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画汽车,夸奖了别的小朋友没有夸她,于是又要哭。她似乎真的很脆弱,在她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值得哭一哭。
“我女儿都4岁了,还娇滴滴的,动不动就哭,如果说她‘那一点小事也值得哭吗’她反而会哭得更厉害,有时还一边哭一边在地上打滚。就连洗手弄湿了袖子这样的小事,只要说她两句,她也哭。给她洗澡,稍有不顺心也哭。有时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我真觉得莫名其妙。在跟小朋友一起玩时,倒还能和睦相处,很少吵架。有什么办法能使孩子改掉爱哭的毛病呢?”
5岁的童童在幼儿园回家的路上,看到商店橱窗里有一架非常漂亮的飞机模型,于是就要求妈妈立刻买给他。可是这个月童童已经买了2件玩具了,而且都价格不菲。对于这个要求,妈妈只好说下个月再买吧。谁知,童童立刻从妈妈的背上滑落下来,坐在地上便开始号啕大哭起来。即使妈妈狠心将他拉回了家,但是回家之后童童没有吃晚饭,还是一直哭。妈妈没有办法,就只好告诉爸爸,将玩具买回了家。
【理论分析】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爱哭了,就像上面故事里丽丽这样的小朋友,父母为了制止她哭,总是采取数到三就必须停止的这种威胁的办法,而幼儿园的老师也总是看到她哭就头疼,小朋友也不喜欢跟她玩,还不停地笑话她是个爱哭包。这样的孩子是家长、老师和伙伴都不喜欢甚至很恼火的对象。因为每个与之接触的人都怕惹她哭,弄得非常尴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哭个没完没了呢?有的家长对这个问题看得不是那么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都是这样子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而有的家长对这个问题就十分担心,因为孩子爱哭就会受到小朋友的排斥,这样最终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希望能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在意,固然不对,但其实也不必过于焦虑。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孩子爱哭的原因,再找到具体解决的办法。
我们首先要看看是不是由于身体的不适造成孩子的爱哭,如果是心理上的原因,则大致是由于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第一,遇到困难的时候,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如故事中的丽丽找不到椅子了,她不知道到哪里找椅子,也许她知道是小朋友把自己的椅子藏了起来,她不知道如何改善自己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在遇到与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缺少应付的方法,吃了亏,心里觉得委屈,只好自己用哭来宣泄。
第二,小孩子常常在感到自己不如人的时候有强烈的挫折感,感到委屈,也只好用哭来求助。比如,有的孩子生活能力较差,在幼儿园不会系鞋带;或者吃饭很慢,总是最后一个吃完;还有做游戏、玩玩具时,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没有表扬自己等等。这些有关生活的技能比较差,所以动作比同龄小朋友慢,又害怕自己慢,心里紧张,感到无助,就只好用哭来求助。
第三,为了逃避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责任。3~6岁的孩子,有强烈的好恶,碰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重复很多次,也不会厌倦;而碰到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会用哭来逃避。如有个小朋友特别不爱吃青菜,所以看到午饭吃青菜,就开始哭,家长只好换上他喜欢吃的汉堡包,就马上又破涕为笑。还有的小孩子在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害怕老师和家长的责怪,就采取哭的方式来逃避,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见到已经哭得很伤心的孩子,以为他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自然就会反过来安慰他或者即使是责骂的时候,也会比较轻。很多孩子有了这样的经验,再遇到相同的情况,就会采取相同的方式。
第四,有些孩子对于事情特别敏感,感情比较脆弱,如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环境,碰到自己不认识的人,即使对于疼痛、惊奇、恐惧等刺激的反应也十分强烈。敏感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哭、爱闹,碰到一点点小事心里也不能承受,所以就经常用哭来宣泄。据有关研究分析,孩子的敏感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感情脆弱,情绪反应比较大,往往传给孩子。而后天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差,父母应该创造较好的环境训练儿童的适应能力。
第五,有的时候,孩子哭是一种寂寞的表现。当他想引起你的注意时,也会采取哭的手段。
第六,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方式。哭的办法,常常成为孩子们用来威胁成人、满足自己要求的一种有效手段。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看到父母对于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感到受了委屈,有情绪,自然就会用哭来宣泄。可是家长一看见孩子哭了,马上向孩子妥协,答应了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给孩子一种错觉,只要哭就可以得到一切。所以在基本上用哭多次达到自己的要求之后,也就掌握了对付家长的办法。
从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来看,3岁的儿童已经开始可以接受家长的教导,但是还是比较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有害怕和分离的焦虑;4岁的儿童基本可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做一些成人赞赏的行为,情绪有间歇的波动,也有了明显的好恶;5~6岁的儿童则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具有良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有时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从这样的过程来看,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四五岁,还是喜欢用哭来解决问题,表达情绪,就说明家长要改进自己的教育培养方式了。不要溺爱孩子,因为你保护得越周到,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少,不仅是身体上对于各种感觉的体验不够,而且在心智上,因为对于大人过于依赖,缺少解决困难的经验,所以也会造成发展不成熟。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只会感到茫然一片。
哭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是一种结果,每一次哭声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家长必须要了解致使孩子哭的真正原因,才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专家建议】对于爱哭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给予帮助:
1弄清孩子哭闹的具体原因
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表示充分的理解,并且正确的对待。孩子在悲伤、气愤或是受了委屈而哭时,家长应该向孩子表示出你是完全明白他的心情的,这样孩子觉得有人理解自己,心情自然就会好很多,而不会继续哭闹了。对于孩子是因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任性哭闹时,父母应该仔细地探究孩子一定要坚持的原因,不要以自己的承受能力或者价值判断来否定孩子的要求。比如,4岁的佳佳一定要买那双运动鞋,只是因为那双鞋子的鞋底在走路的时候可以闪闪发亮,她不明白为什么会亮,所以想看个究竟。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告诉她原因,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许佳佳就不再想买这双价格昂贵的鞋子了。所以对于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问清楚背后的原因,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而对于确实不合理、过分的要求,就应该坚决否定,不能够娇惯,同时向他们讲明白不可以满足他们的原因。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思考一下你所讲的理由,反省自己的要求是不是过分。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一定不可以马上就去哄他,更不可以直接简单地告诉他“不要再哭了,否则我会……”,这样的威胁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招致他哭得更厉害。
2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态度的方式
孩子每次哭,都是有原因的。家长不能够仅仅注意这些具体的原因,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要。最初,他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急了就哭,以哭“说"事。有的父母只注意就事论事,问清哭的原因,加以解决就完了。由于家长的态度,一次次之后,就养成了孩子爱哭的习惯。在孩子的意识中,并不知道哭是不正确的,而正确的、家长所希望的方法是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们。所以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在孩子情绪好、不哭的时候,应该尽量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哭是没有用的。自己必须说出来,别人才可能理解,才可能争得父母的同意而达到目的。比如,孩子想吃冰激凌,一开始的时候采取哭的方式希望你同意。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好不要去理睬他,等过了一阵之后,孩子渐渐不哭了,你再问他为什么哭,然后告诉他:你应该一开始就提出你的要求,而不是哭。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你想要什么呢?这样,在几次之后,就会发现,孩子逐渐学会了询问,以商量的口气和你说话。有的时候没有做到,家长应该给他们提示:“想想我以前在这样的时候,是怎么告诉你的?”等他们想到之后,自然就会收起眼泪了。
3要让孩子形成一种“我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再哭了”的观念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只有还不太会说话的婴儿才爱哭,自己已经是四五岁的大孩子了,不能再哭,如果总是哭,别人是要笑话的。而且就是因为哭,会使小朋友对自己感到厌恶和嘲笑,会找不到朋友的。有了这样的意识,孩子才可以在想哭的时候忍住眼泪,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4哭是一种懦弱、依赖的表现
爱哭的孩子一般适应能力比较差,感情也比较脆弱。所以家长应该训练孩子增强自信,勇敢地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要让孩子懂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不能随心所欲的事,要学会忍耐、坚持,然后去战胜困难,大人也不能总是帮助他解决所有的事情,也有大人不能解决的事情。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挫折训练和比较困难的任务,然后在一边提示和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完成,引导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如何思考,并且在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保持兴趣和斗志。这样渐渐的,孩子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有了自信,在困难面前有了办法,不再总是担心与害怕,自然也就不会总是哭闹了。
5尽量不要让自己不好的情绪影响孩子
有的父母,情绪波动比较大,脾气不是很好,这对孩子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所以大人要尽量放松、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要大声斥骂孩子,对他们温和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不要总是批评孩子,如果孩子骄傲地告诉你“我今天自己洗了手帕”,你不要急于去批评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是先去肯定他做得很好,不过下次如果不要把水洒得到处都是会更好,然后帮助他把水清理干净。这样的批评孩子容易接受,这同时也是在言传身教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6转移注意力
孩子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最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平时喜欢看的书或者讲他们喜欢听的故事。这样孩子很快就平静下来,并且可能很快就忘记了刚才哭泣的原因。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在他大哭大叫的时候给他讲大道理,这种时候,他们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应该在他们情绪平静了之后再教育。而且教育的方法,一定是具体的实践要多于口头的说教,孩子对于大人的抽象的道理是不会有太多感觉的。最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体会这些道理,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毕竟是孩子,哭闹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千万不要完全限制孩子的哭,尤其是一听到孩子哭,就表现出厌恶的样子,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情感得不到宣泄,造成抑郁。其实,哭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可以感觉轻松一些,因为哭可以减轻大脑遭受压力后的化学物质的产生。爱哭者比不爱哭者的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完全禁止孩子的哭。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