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孩子商量
孩子是独立的人,不和孩子商量就自作主张,常常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不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发展。
很多父母会觉得,小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微不足道,不必太认真,即使是有关孩子自己的事情。
于是,在某些事情上,很多父母常常不和孩子商量就擅自做主,这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不安,甚至是伤害。
在小语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个周末,我和丈夫决定带她到乡下奶奶家去。
我们没有提前跟孩子说要去奶奶家,在要动身的那天早上,我才漫不经心地对小语说:“小语,快点吃饭,吃完了我们去奶奶家。”
没有商量,没有准备,小语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我和丈夫提着给奶奶买的营养品,准备出门,可小语还在房间里磨磨蹭蹭。
“小语,快点,我们去奶奶家。”我走进卧室催她。
“我不去。”小语满脸不高兴。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走吧,爸爸在等我们呢。”
“我不去,我不去!”
丈夫这时也发现了情况,走到房间门口,对小语说:“不去也得去!”
“你抱她走不就得了?”丈夫又转身面向我。
我蹲下来,准备将小语抱起来。谁知小语用力地将我推开。
我意识到,小语真的不想去奶奶家,她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小语,你不想去奶奶家吗?为什么?”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和丈夫犯了一个错,就是在做这项决定前,没有征询女儿的意见。
“不去奶奶家,那里有大狼狗,我怕。我要去公园玩。”小语有些口齿不清地说。
我明白了,有点后悔没有事先和女儿商量好。
“大狼狗是拴着的,它咬不到你,而且,有爸爸妈妈在,它更不会咬你。我们今天先去奶奶家,明天回来后再去公园好不好?”我和小语协商。
小语没有说话,看来她在小脑瓜里开始进行思考抉择了。
“明天去公园好不好?”我又一次问。
最终,小语勉强同意了。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地要求孩子去做某事,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尽管孩子还小,但她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而这可能与父母的想法和主张有冲突。
孩子是独立的人,不和孩子商量就自作主张,常常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不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发展。
此后,我就非常注重在做某项决定前,听听孩子的意见,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还是家里的事情,我都尽可能地和孩子商量一下。
小语读初二的时候,有一次,我们计划换一套新的茶几。
我和丈夫都倾向于选择榆木的实木家具,结实耐用。
当我征求小语的意见时,她却说:“我觉得榆木的不好,虽然结实耐用,但显得笨重,房间也有些变暗,而且棕色与电视和电视柜的颜色也不太协调。我觉得还是玻璃的好,亮堂,与电视柜、电视的颜色也协调,如果再铺一张有淡雅小花的桌布,更会让人感觉舒服。”
我们考虑了一下,小语的观点有道理,于是我和丈夫采纳了她的建议。
茶几买来后,小语对它非常爱惜,每天都高兴地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我发现,每当此时,小语都非常自信。
和孩子商量的另一层含义,是适当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把孩子的话当耳边风。
有些父母,虽然征求了孩子的意见,但只是象征性地问问孩子。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的意见不成熟,最终还是主观地按照自己的意见去行事,而将孩子的意见弃之一旁。
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伤害更大。父母要尽量避免这种做法,至少要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或者认真地告诉孩子不采纳他的意见的理由。
我的朋友刘芳是个非常民主的妈妈,无论什么事情,她都要和儿子童童商量。在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下,童童变得非常独立,有主见。
他们家最近刚买了新房,正在准备装修。刘芳的老公计划在儿子的房间摆一张小床、一套桌椅、一个小书架,然后把墙壁刷成白色就可以了。
可刘芳却说:“儿子的房间,我们还是征求一下他的意见吧。”
“他还那么小,他能有什么意见啊?”
6岁的童童听到爸爸的话,急切地说:“我不小了,我是大人了,我的房间要装修得漂亮一点。”
“那你想装修成什么样子的?”妈妈问。
“墙壁要蓝色的,天花板上贴有汽车、火车、警车等我喜欢的画,让我一抬头就能看见它们。窗帘我也要蓝色的,房间里再放一个货物架,上面放我的玩具。一张弹簧小床,床头上放一个海豚形的台灯。”童童急忙说。
“好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遇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就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后,孩子也更容易敞开心扉,促进亲子间的良性沟通。
无论是一两岁的婴幼儿,还是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孩子的意见都不能忽略,尤其是关于孩子自己的事情。
所以,父母要学会凡事和孩子商量。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