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的三大憾事
人真的是一个奇怪的矛盾体。闲的时候觉得无聊,忙的时候又憧憬着闲下来的日子。解决了“开修之事”之后,“遗憾之事”的回答也完成了收集工作。答案果然是五花八门,有人眼馋没有吃到最新款的冰棍;有人羡慕放学后能够在院子里疯玩的孩子;有人遗憾自己没有哥哥来保护自己;有人后悔自己因为粗心而没有在关键考试中胜出。
孩子们对于学习成绩的遗憾可能是最出乎父母意料的事情了。当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下滑或者考试不好的时候,回到家里通常会遭遇父母的指责。其实,他们心里比谁都难受,他们比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至少谁也不希望自己是最后吧?
看了这么多的回答,李达的回答倒是涵盖面最广的,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11岁的男孩的三件遗憾之事分别是:读寄宿学校、英语没有认真学和读书太少。
这个回答与平时性格硬朗的李达很难画上等号。我给他妈妈打了电话,说好了这周五我去学校接他,然后一起吃饭聊聊。
周五下午4点,我准时来到这所北京着名的寄宿学校门口,等待着这个很有男人味的孩子,一想起着他在深圳的时候是怎么用“强迫”的方法让孩子们迅速上床睡觉的事情,我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猛一抬头,才发现刚才还是冷冷清清的学校大门现在已经是车水马龙,居然还有交警在忙着维持交通秩序。名车不计其数,还有打扮入时的父母们自然都十分养眼。这个时候先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出来了,有些孩子开心地的跑向爸爸妈妈,有些孩子则站在门口不移动自己的脚步,等着远处走过来的父母。陆陆续续的,二年级的孩子们也出来了,接着是三年级。好不容易,我终于等到了已经六年级的李达。
周末可以脱掉校服的他穿着一条巨肥的休闲裤,上身同样是极大的T恤,戴了一顶棒球帽,典型的一副嘻哈打扮。我朝他挥挥手,他不紧不慢地向我走来。
我们按照惯例进行了拥抱的程序,然后就来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广场。太阳的光辉从中午的炽热变成了现在余辉中的温暖。
“今天怎么来找我了?”李达把书包扔在旁边,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想你了啊!”[借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想念会收获一份来自他们的真挚情感。]我对着阳光眯着眼回答,“我看了你的三大憾事,希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个啊!那可是需要一点点代价的。”李达还是不看我。最后,我用了一顿丰富的晚饭换取了他的“所以然”。
晚饭进行得很愉快,我们的谈话也是如此。李达一年级的时候,就来到了这个寄宿学校,身体强壮的他长得非常虎势,他对到陌生环境里生活,实际上内心还是充满了恐惧。只是作为男孩子的他一定要维护自己的形象,这样的难受是不会让别人知道的。那个时候,一到周三他就开心,因为只要再等两天就可以看见自己的爸爸妈妈了。但是其他的日子里,自己心里哪怕有再多不愉快,也需要自己的调节。本来想给爸妈说的话,一到周末,一开心也就什么都忘掉了。但是李达内心对于每天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孩子非常羡慕。而他强硬的性格也是寄宿学校的成果,每周一次的见面让他不得不学会自己的坚强,或者用强硬的外表为自己搭建一个最强大的保护伞。幼小的时候,他还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而现在六年级了,11岁了,思考能力很强的他也就开始经常反思自己的成长。
“兰海,你知道吗?以后我的小孩,我绝对不让他读寄宿。”李达坚定地告诉我,“我要每天和他们在一起。”
很多父母会用寄宿的读书方式来换取自己的时间,这到底值得吗?看着李达日渐成熟的脸庞,听着他对自己童年的清醒回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孩子的童年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而这个时候他们的开心与兴奋、难过与伤感都是那么的敏感,而每周仅有一次的见面让年幼的孩子没有办法把心情完全释放给父母。只有当又一次需要分享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的需要,但却找不到可以和自己共同承担的人。[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变化都需要我们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孩子进入寄宿学校之后,父母要和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和身体接触,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内心状态。]
“告诉我学英语又是怎么回事?”
李达是一个很有主意的小孩,当然很多时候也表现出一种固执。大多数男孩子生来对于语言学习都会觉得厌烦无比。三年级的时候,李达在坚持了自己不学英语的意见后,父母也就没有坚持让李达学习了。到现在,各科成绩包括英语也很不错的李达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丧失了一些机会。
“兰海,你知道的,我们有时候就是会犯懒,我们有时候就是习惯抱怨。但实际上,如果父母们强硬一下,我们也就去学了。我现在遗憾的是,如果我的英语能够再好一些,我就更有信心上一个更好的学校了。”
“你中学读哪个学校知道了吗?”
“知道了。”李达说出了中学的名字,果然是北京一所很棒的中学,“可我想得更多的是将来,我还是想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李达第三个遗憾的引发源是迎风世界通识课程。在这个涵盖面很广的课程中,李达一点点地积累着自己的能量,在看到广阔世界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并由此对更大的世界充满了更多的向往。而阅读面的狭窄,让他无法开拓出更多的渠道来了解这个世界。
“李达,不管是英语还是阅读,现在我们都还有时间,不是吗?我们加油,让这个遗憾尽早终结。”
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可能怕累、怕疼,他们也会嚷嚷和抱怨。但在每一次关键的时候,他们是需要我们推他们一把的,严厉的要求看上去不近人情,可确实是这些年少自控力弱小的孩子们的需要。他们看不到自己成长的需要,他们需要话语权,孩子们的意见和选择需要尊重,而我们成人则需要站得更高些,让他们的将来不要因为现在的懒惰而遗憾。
李达最后告诉我,在他四年级的时候,成绩突然下滑。每一次他都在挣扎中前进,但是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没有被老师看到。那段时间里的他难过到想破罐子破摔,不想做作业、不想做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似乎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个总能发现他优点的妈妈。[当所有人都不信任孩子的时候,父母需要站在他们的身后,相信他们能战胜困难。更重要的是,孩子比我们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绩好的孩子,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成绩保持原状时,妈妈会说居然没有掉队,真好!成绩每提高一分时,妈妈会欢天喜地地告诉亲人和朋友。李达说,正是妈妈的这种有的放矢的认可,才让他度过了那段不受老师们待见的日子。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