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负,也是一种成长助力
(一)
“不惹事、不怕事”并没错,但这是成人世界的行为准则。
4~5岁的孩子不会有成人那种把握界限的能力。
孩子无法评定什么是“打”的前提,只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好恶作出即时的反应。
午睡起床,瑞瑞和齐齐开始讨论谁的力气大,没轻重的小家伙从言语争执发展到肢体碰触,齐齐不小心在瑞瑞的下巴上划了一条印子,两人最终也没有争出胜负。
孩子们并不介意,因为这本身并不是一场事关输赢的“打斗”。
可事情并没有简单结束。
下班的途中我收到了瑞瑞妈妈发来的消息:“你和他的家长谈一次,我下次会让瑞瑞打回去的!我们只能吃亏一次,不能再有下次!”
第二天,瑞瑞对我说:“我妈妈说了,下次有小朋友打我,我一定要打回去!”他的神情很认真、很严肃。一旁的外籍老师面露诧异,对瑞瑞说:“哦,那可不是个好办法!如果有人打你,你应该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处理的。”
“不!妈妈说了如果有小朋友打我,我一定要打回去,她会表扬我!”
“你的妈妈也是这样对待她的朋友吗?”外教表示不可理解。
“妈妈说我不可以主动打小朋友,如果我先打小朋友,她会把我的屁股打开花。可如果小朋友打我,我就要打回去,我不能惹事,但也不能怕事!”听,小家伙说得振振有词,显然妈妈是这样教育他的。
以后瑞瑞的确有了变化,却不是妈妈预期的——瑞瑞变成了小刺猬。
“老师,瑞瑞打我!”“是她先打我的!”
很长一段时间,班上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告状声。老师找瑞瑞谈话,他总是显得很委屈:“明明是她先打我的,我妈妈说我一定要打回去!”
“我是不小心碰到他的,他就打我了”另一个孩子也很委屈。
瑞瑞像个小刺猬,对小朋友不小心的身体接触都会“反抗”,回手反击似乎成了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他是故意的”则成了是他的口头禅,是攻击别人的理由。
有一天,瑞瑞把凯凯的手背抓出了一道道红痕!
瑞瑞自己也很紧张,问他为什么,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我联系了瑞瑞的妈妈。妈妈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问他的!”
晚上,我接到了瑞瑞妈妈的电话。
“老师,实在不好意思,我问出来了,的确是瑞瑞先动手的,那个小朋友大概上课的时候一直在动来动去,瑞瑞觉得影响他了,嫌烦,就动手了。实在不好意思啊,麻烦您帮我和那个小朋友家长道歉,我会好好教训他,明天让他带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去给那个小朋友赔礼哈!”第二天,瑞瑞照做了。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瑞瑞变得爱捏软柿子。
一天,我又接到家长“投诉”。东东爸爸说:“班上是不是有个叫瑞瑞的小朋友?我儿子说他一直欺负他!老师,我觉得小朋友之间磕磕碰碰很正常,可是一直被同一个小朋友欺负,问题就很严重了,是不是?”
东东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子,开朗,随和,上次的凯凯也是个温和乖巧的孩子。瑞瑞是不是有点“捡软柿子捏”?有一次,瑞瑞妈妈也在无意中说到,“老师,班上是不是有个叫雨的宝宝?瑞瑞一直抱怨他,但好像又很怕他,不敢主动找雨说理。老师,你说瑞瑞是不是欺软怕硬阿?”瑞瑞妈妈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欺软怕硬太恶劣了,我一定不能让儿子这样的!”
瑞瑞妈妈开始反思自己“打回去”的教育方式了。
“不惹事,不怕事!”并没错,这是成人世界的行为准则。瑞瑞妈妈错在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4~5岁的孩子不会有成人那样把握人际关系和是非界限的能力。简单一句“打回去”当作孩子与伙伴交往的行为原则显然是欠妥当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无法评定什么是“打”的前提,只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好恶作出即时反应。不知不觉,瑞瑞成了小刺猬,还是欺软怕硬的刺猬。
(二)
呵护过度也是一种伤害。
父母再有实力和能力,也不可能为孩子的一生遮风挡雨。
一味地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最终受到的伤害会更严重。
一天,我收到一条腾腾家长的短信,还配有照片:“今天放学回家,孩子身上多了几块伤痕,问一下老师是什么情况!”身为老师我自然紧张又自责。
我努力回忆这天小宝贝们是否发生过什么碰撞的事件,好像没有啊?我小心翼翼地想从家长这里弄清楚真实的状况,得到的回应是:“老师,肯定是学校里弄的,孩子每天回家,我们都会上下仔细检查身体的,而且我们孩子在家是不随便活动的!”我准备第二天仔细向孩子们询问。
第二天一早,腾腾来了,后面还跟着奶奶外婆等一行人。看得出来,腾腾很紧张。奶奶说:“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被弄伤的?”
腾腾的声音像蚊子一样轻:“我不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你昨天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是被一个叫路路的小朋友撞的,是不是?告诉老师!”
正巧路路上学进教室。奶奶抓着腾腾的手来到路路身边:“你是路路?你是怎么欺负我们腾腾的?”路路一脸无辜,倒是腾腾看到小伙伴被奶奶厉声喝斥,“哇”地大声哭出来。
原来腾腾告诉家人,被路路撞了一下。长辈们很紧张,全身检查一番果真在身上找到了红印,然后就发了短信,并出现了上述一幕。
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孩子在一起玩,磕磕碰碰很难避免,真相根本无法查询。老师只能对腾腾说:“以后摔跤了、碰到了,要立刻和老师说,让老师看看,你有没有受伤,是否需要帮助。”
说到腾腾,得说说他的家长。孩子是由奶奶和外婆一起带的,两位老人家非常宝贝孩子,总担心他会摔伤、磕伤、碰伤,几乎不让孩子到外面玩。和同龄伙伴们相比,腾腾胆小、缺少自信,不喜欢运动。
看见大大的草坪,面对各种各样的大型玩乐器具,小朋友个个兴奋不已。唯有腾腾小老头似地自言自语:“这么热的天能出去吗?不能去!太热了!”
小朋友欢快地在滑滑梯上爬上溜下,玩得热火朝天。只有腾腾胆怯地站在一边,自言自语:“这个太大了,我不敢,我玩那个小的。”连老师的鼓励都没用。
本来孩子间的磕磕碰碰,伤害不大,甚至是无所谓的,要有也很快就会化解。但是,家长的过度保护和强烈反应,却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真正的伤害。这次事件后,本来就不够活跃的腾腾,在幼儿园明显不如以前,更不愿意和小朋友玩了,而且可能因为情绪紧张,经常做噩梦,还得了胃炎。
温室中成长的孩子,是无法经历风雨的。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再有实力和能力,我们也不可能为孩子的一生遮风挡雨。一味地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最终受到的伤害会更严重。文/方璇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