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细胞
女王细胞
现在我们来看看卵子和精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性别是如何确定的。我们从卵子(即卵细胞)—谢特尔兹博士称其为“女王细胞”—开始说起。对于谢特尔兹博士
授予的这个称号,卵细胞可谓当之无愧,因为它身上的确有一些得天独厚的“女王范儿”。正如自然界中的蚁后和蜂后,女王细胞的体积比其他细胞大得多。它的重量可达1微克,直径可达0.2毫米,视力良好的人肉眼便可观察到。卵子的“女王范儿”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它移动时步履安详,身边围绕着一大群“侍女”。这些卑微的“侍女”都曾是女王细胞—也就是卵子—的候选者,但都因为某种原因而“落选”了。这些簇拥着“女王”的细胞有时被称为“颗粒细胞”,它们在“女王”从卵巢向输卵管进发的过程中承担保护和滋养的职责。
女孩出生的时候卵巢内就已经有了上百万个始基卵泡,但性成熟后只有数十万个留了下来,其他的都在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死亡了。在这数十万个幸存的卵泡中,又只有数百个真正有机会完成自己的使命。进入青春期后,脑垂体开始分泌促性腺激素,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卵母细胞开始产生。在这些激素的引导下,女孩的身体渐渐发育成熟,成为有孕育能力的女性,标志便是每月出现一次月经。
女性的平均月经周期是28天。排卵—卵巢排出卵子——发生于月经周期过半的时候,平均来说是在第14天。卵子会脱离卵巢表面的卵泡,被大约5000个颗粒细胞围绕着,通过细如发丝的输卵管艰难地移动到子宫里。在输卵管移动的过程中,卵子会逐渐摆脱周身由颗粒细胞黏结而成的“放射冠”。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卵细胞开始“脱衣服”,期待能在输卵管中遇到一个精细胞。
如果“女王”被“放了鸽子”——也就是没有遇到任何追求者—那么就一切尽失了。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诞生,一直在“等待”这一刻却错失所爱的卵细胞会进入子宫,然后死亡。负责刺激卵巢排卵的性激素同时也负责通知子宫准备迎接受精卵的到来,为此子宫内壁会增厚,更利于受精卵着床。但是如果没有受精卵到来,“床”就会被撤掉。为迎接新生命而增加的子宫内壁细胞通过月经排到体外。一个月后这一过程重新开始,下一个“准女王”也许会有好运。
——本文摘自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的《随心所孕:生男生女自己定》一书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