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产后抑郁症一天哭3次 产后抑郁怎么防?
当上妈妈的那一刻,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然而,有一部分的新妈妈由于焦虑、紧张、恐惧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因素,患上了产后抑郁症,这些妈妈们不但自己痛苦,产后抑郁的病理表现也让她们的家人痛苦不已。
近日,几位疑似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新妈妈来到大渝医导,称自己自从生产后就整日郁郁寡欢、精神敏感不已,动则发脾气,甚至每天都要哭好几次,让家人头疼不已。其中的一位网友,丁丁妈妈(化名)更是称自己已经气走了婆婆,丈夫也对自己冷淡了许多,害怕因为产后抑郁症而破坏家庭的她,希望能得到专家的帮助。
新妈患产后抑郁症一天哭3次 丈夫分床睡婆子妈被气走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有了小宝贝之后,我整个人都变了。”27岁的丁丁妈妈怀疑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我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紧张、忧郁、焦虑、自责、恐惧的状态。无论老公和婆婆对我如何的好,我就是看不惯,动不动就发脾气,只要他们一说我,我就要哭。另外,我总是觉得自己照顾不好宝宝,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孩子一有点儿不舒服,或是没有换尿布、饿了,我都会哭,虽然我知道这都是小事,家人也对我百般安慰和劝说,但我就是觉得自己很不争气,练宝宝都照顾不好。”
眼看孩子都快3个月大了,可丁丁妈妈的抑郁症状不见丝毫好转。“我还是老样子,老公说他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帮我带孩子,还要处处忍受我,受不了了,于是前几天跟我分床睡了。我婆婆也说受不了我,回老家了。我是不是得了产后抑郁症?我该怎么治疗呢?”
产科博士:产后抑郁症需要综合治疗
针对该网友的病情,大渝医导咨询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博士后董晓静,董教授认为:“产后抑郁症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生产以后,由于激素、心理、社会角色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情绪、生理、心理等一系列的变化。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有的患者可在数月内自行恢复,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的辅助治疗才得以恢复。”
“产后抑郁症不但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十分痛苦,对于她们的家人来说也十分痛苦。而对于患者来说,需要的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人情感呵护、物理疗法等综合性的治疗。其中,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是最关键的方式,需要家属对患者十分有耐心的、有爱心的关爱和引导。建议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董晓静:5大原因引起产后抑郁症
董博士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有的患者可以在数月内自行恢复,有的则需要在长期的治疗下进行恢复,并且,产后抑郁症的复发率和遗传率都比较高。
导致女性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5的原因:
1、生理原因
“主要是内分泌的原因。孕妇在分娩后,体内内分泌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理基础。”
2、心理原因
“有的新妈妈还没有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没有做好角色的变化的准备,对于母亲角色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与不适应,难以克服做母亲的压力,因此容易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例如丁丁妈妈,从她的描述来看,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充分准备,也是她患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所以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3、性格原因
“有的女性,性格太过于完美主义,她们要求事事都尽善尽美,对于当妈妈也如此,她们希望自己一个人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因此,压力巨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她们的丈夫,以及其他的家人不给于帮助和关爱的话,是很容易产生精神压力的。”
4、社会因素
“有的产妇由于家中能够帮忙的亲属有限,使得产妇对于宝宝的看护一时无法确定,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此外,有的产妇因分娩的因素,可能会失去就业的机会,从而减少家庭经济的来源,经济上的需求是造成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5、遗传因素
“临床证实,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以下15个症状表示你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
董晓静博士称,产后抑郁症并不是致命的大病,但却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类,一旦严重起来,也可能会破坏家庭幸福甚至造成严重的精神性疾病。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状,可能就是产后抑郁症的信号哦!
1、感觉很焦虑,情绪低落,经常毫无理由地哭泣;
2、惊慌失措、忧心忡忡;
3、感觉应付不了日常的生活;
4、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应付不来,缺乏自信;
5、经常有不恰当的、摆脱不了的想法;
6、总是感到筋疲力尽,发现早上很难熬;
7、对任何事都很较真,无法做到开朗、乐观,享受生活;
8、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孩子的健康;
9、感到前途希望渺茫,自己很无助;
10、紧张而且易怒,也许会对最亲近的人大叫大嚷;
11、无法集中精力阅读、看电视,甚至是做很简单的家务事;
12、非常疲惫,但是难以入睡。或者即使宝宝并没有哭闹,也会很早就醒来;
13、没胃口,或者有时比平时吃得都多;
14、对夫妻之间的亲密行为失去兴趣;
15、严重的情况会有自杀的危险。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