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是一种本能,就这么简单
这是发生在稚慧坊飞机主题课某天某个环节的真实记录。这节课只是与飞机相关的系列课程中一个中间环节,之前,从飞机主题的引入,到与飞机相关的很多内容的融入,每一节课都互为关联,并跟随孩子的兴趣拓展。整个过程,姐姐们仅仅是跟随、协助孩子,为他们提供环境,让他们主动思考、学习、实践、归纳、总结,最终走向一个完全出乎姐姐们意料之外的方向。这就是会所的课程,不了解的以为孩子们在瞎玩,了解了才知道,这比直接给予他们知识或方法有意义得多。
姐姐:海王星上是冷还是热?
孩子:冷。
姐姐: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孩子:有雪。
姐姐:去那里我们怎样抵御严寒,穿什么呢?
孩子:我们需要热热的衣服。
姐姐:我们需要热热的衣服,热热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孩子:就是棉袄
孩子:还有防寒服、羽绒服。
还有黑色的羽绒服、帽子、手套、围巾。
还有厚厚的袜子。
姐姐:嗯!我们需要这么多防寒的衣服!可是我们把这些衣服放在那里呢?
孩子:放在书包里。
姐姐:这么多衣服书包放得下吗?
孩子:放得下,我书包里还有一个袋子呢!
(提示孩子思考,计划好要去多长时间,根据时间来选择带衣服的量,可以根据天数来计算换洗衣服的次数……数学的概念就在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带进去了)
姐姐:我们来试试用书包装,看看书包能装下的多少件衣服,这些衣服够用吗?
(孩子们试着用书包装衣服,当然,书包太小了,很多衣服都没有装进去。)
姐姐:这样只能放得下一天换洗的衣服,我们需要一个大点的东西来装更多的衣服。
孩子:用箱子,有箱子。
姐姐:哪儿有箱子啊?
孩子:工作台上有箱子,把衣服放进箱子里。
姐姐:请小朋友来试着装一下吧!
所有材料都事先摆放在教室,等着孩子们去发现。他们果然发现了工作台上的大箱子。孩子们提出这个想法之后,请他们尝试把衣服放进箱子里。孩子抓起衣服,直接往里扔。没扔几件衣服,箱子就满了。外面还散放着很多衣服。)
姐姐:我们应该怎么放能让箱子里装得更多呢?就这么扔进去吗?
孩子:要轻轻的放进去,要不然衣服会不舒服的。
孩子:要整理好了再放进去。
(孩子们开始整理箱子里的衣物,终于摆放整齐,全部装进了箱子。)
姐姐:我们的衣服都放进了箱子里,可是箱子口还敞开着,怎么办啊?
孩子:把箱子封上。
姐姐:用什么来封呢?
孩子:用胶条。
(请孩子来封箱子)
姐姐:箱子已经打包好了,我们怎么才能把它运到太空船上呢?
孩子:抱着。
孩子:放车上运过去。
孩子:可以用火车。
孩子:用货车。
孩子:可以抬着。
姐姐:怎么抬啊?这个行李可是很重的。
孩子:我们一块抬着。
姐姐:我们试试吧!
(请孩子们来抬箱子)
姐姐:可是这样抬着需要好几个人,要是一个人就能把箱子给弄走,其他人就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孩子:拉着走。
姐姐;直接放在地上拖过去吗?
孩子:不行,这样箱子会坏的。
姐姐:那该怎么办呀?
孩子:装上轮子。
姐姐:装上轮子?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是会所现在没有轮子怎么办呢?我们一块做一
个好不好?
孩子:可以。
姐姐:我们用什么材料呢?
孩子:需要纸,还需要一些硬硬的东西,还要轱辘。
孩子:直接用纸画一个吧。
姐姐:用什么纸?
孩子:就用我们平时画画的纸。
孩子:画完之后再剪下来。
(把纸拿给提出这个方案的孩子。孩子开始画轱辘,画好后剪下来。)
姐姐:我们现在就把这个轱辘装上去吗?
孩子:这肯定不行。这纸太软了。
(提出方案的孩子自己把自己的想法给否定了。)
姐姐:我们还没有试过,试试之后再说吧。
(试过之后)
孩子:这纸真的不行。
姐姐:那怎么办啊?
孩子:需要硬一点的纸。
姐姐:硬一点的纸是什么样的?
孩子:就是我们每次做手工的纸。
姐姐:你能帮忙去找出来吗?
孩子:你看就是这个纸。
姐姐:这个纸会硬一点吗?我们比比吧!
(孩子们通过触摸,去感觉纸的薄厚,七嘴八舌确认折纸用的纸张更硬。)
姐姐:你们摸过这两种纸之后都觉得折纸纸比较硬一些,我们现在继续来试一试吧!
(画一个轱辘并且剪下来)
孩子:我觉的还是不行,还是太软了。
姐姐:我们还是试一试吧!
(试过之后还是不行)
姐姐:这种纸还是不行,那怎么办啊?
孩子:要更硬一些的纸。
孩子:跟箱子一样硬的纸。
孩子:纸壳子。
姐姐:我们拿点跟箱子一样的纸来做个轱辘试试。
(因为纸太硬,在姐姐的帮助下,剪出了一个轱辘)
孩子:这个轱辘比我脸都大。
姐姐:比你的脸都要大吗?比比看!
(孩子们比大小,然后吵吵要将轱辘粘在箱子上)
姐姐:这个纸做的轱辘可以吗?
孩子:这个肯定可以。
姐姐:你们确定这个轱辘可以吗?
孩子:确定。
姐姐: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请孩子们将轱辘贴纸箱上)
姐姐:现在轱辘已经贴上了,我们一起看看这种纸做的轱辘可不可以支撑箱子的重量。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轱辘还是掉了下来,讨论继续)
姐姐:呀!轱辘又掉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因为胶条贴的太少了。
孩子:还要再贴一点胶条。
姐姐:我们再贴点胶条吧!
(请孩子自己来贴上胶条,然后把轱辘贴在箱子上,继续试验)
姐姐:现在我们继续试试。
姐姐:还是掉下来了,为什么啊?
孩子:轱辘太少了。
姐姐:我们需要几个轱辘啊?
孩子:要4个
孩子:2个、3个、10个.........100个
.......。。
姐姐:孩子们,现在我们该吃饭了,明天继续吧
这堂课,从头至尾都是孩子们在主宰。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想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好办法,即便失败了,也丝毫没有挫败感,而是不断尝试新的办法。当孩子们新的想法冒出来时,姐姐们总是不失时机给予鼓励。而当他们失败的时候,姐姐们淡定而淡定,孩子们自然也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不会有挫败感,相反,他们因此习得了一种模式:失败乃兵家常事,没什么了不得。一个方法不行,我们可以尝试另一个方法。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尝试,总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们能这样去看待每一项任务的时候,他们会从中获得什么呢?我想,不用我们多说了。
之后,更精彩的活动又要粉墨登场了。下一周的课表,除了英文外教、体能课,其他课时的课程及课程内容都是孩子们自己讨论之后安排的。他们想要继续给箱子装上轱辘,但是担心一节课的时间不够,因此把制作安装轱辘的工作安排到了下周二(周二有两节课的时间可以连在一起支配,其他日子课程时间是分离的。)。其他时间,孩子们安排了耗时相对少一些的活动。而他们,都不过是小班的孩子!家长们,你们看到孩子们的潜力了吗?文:林怡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