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家庭教育

育儿的目的是培养“心灵”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育儿的首要目的都是培育下一代,但是其方法则东西方大不相同。最为不同的一点就是,西方人从孩子很小时就试图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与此相对,在东方人的观念里,感情上则允许对孩子溺爱,因此较难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让刚出生的婴儿独自睡在上锁的房间,父母则享受自己的夫妻生活,这是西方式育儿的极端事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即使家庭和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难以培养出孩子天然的爱心。

  最近,在欧洲和美国,开始有人指出过早让孩子独立的弊端。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的培育。

  在这一点上,东方——例如日本,与西方截然不同,父母和孩子排成“川”字形睡在一起,孩子哭闹时就立刻抱着抚慰,这是一种充满人性关爱的教育方式。

  但另一方面,长期随意地对孩子哺乳,会造成孩子过于依赖母亲。虽然有利于培养母子情感,但若不知掌握分寸,就会流于对孩子的溺爱。尤其是在出生率不断下降的日本,会导致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并可能出现过分宠爱孩子的弊端。

  曾听说东京的小学生离开父母去外地旅行时给家里打电话说:“妈妈,有蚊子怎么办呀?”在独生子女不断增多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冷静地控制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考虑到在孩子成年后,年老的自己总有无力照顾孩子的那一天。

  应该有意识地把孩子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虽说如此,但也不必一味地严厉批评孩子和干涉孩子的自由,也就是说在孩子独立自主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过多干预。

  近来引人关注的一件事是发生在地铁上的一幕:已经是小学生的孩子坐着,而母亲却站着。这显然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在地铁内站立并保持平衡了,而且地铁内还常常可以看到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无视站立在一旁的老人,一边霸着座位一边得意地喊:“妈妈!我找到座位了!”其母亲也理所当然地一屁股坐下。这样的场面多少会令人叹息。

  日本的父母会放任孩子这样做,而在西方,尤其是在对言行举止要求甚为严格的德国,这样的宠爱是不允许的。德国人在家中受到严格管教的同时,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的教育也是首屈一指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非常排他的国民性倾向也应该与此不无关系吧。母亲不应只是考虑家人的利益,言行举止还应该顾及他人。仅凭这一点,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大为不同。

  遗憾的是,现在的日本父母似乎欠缺培养孩子“心灵”和道德观念的意识。现在,年轻的母亲们对胎教和早教过分热衷,不就是这个问题的外在表现吗?对孩子过分疼爱就会只关注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的利益,从而陷入娇宠孩子的误区。

  把培养西方式的独立精神的育儿方式与注重东方式的情感培育的育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偏不倚,才为上上之选。

  思及“心灵育儿”,就我的经验来说,若不抱持东方式的“无私之心”则无法与孩子倾心交流。

  例如,按照西医的思维,医生只是简单地将孩子当作患者或治疗对象。面对这种情形,孩子肯定不会听医生的话。倒不如忘记自己的医生身份,抛弃给予孩子治疗或教训他的态度,一对一地“真心”面对,那么孩子也会坦诚地与你交流。

  我的这种精神,是高中时代,从在故乡熊本遇见的一位著名禅学老师——泽木兴道先生身上学到的。当时我已经决定去东京学医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泽木先生曾这样对我说:“若是成为了一名医生,就要忘记自己的医生身份,没有任何成见地与患者交流。”倘若我年轻时没有遇见泽木先生,并得到何为“无欲”的教诲,我的人生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成为儿科医生后,我也有过嫌恶甚至粗暴对待正在治疗的孩子的时候。此时,为之苦恼的我便会想起泽木先生的话,忘记自己是一名医生,试着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不可思议的是,孩子们也会平静下来,不再哭闹。按照西方人的观念,这是很难办到的吧。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时,东方式的精神是必要的。

  在如今这个为了教育孩子而煞费苦心的时代,我们应该再次想到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东方式精神。这绝不是“溺爱”,而是希望把“无欲”和“无心”的精神活用到今后的育儿实践中去。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