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心”教育会带来负面影响
真正高明的教育,是在轻松的亲子互动中悄然完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往往建立在高明的亲子沟通技能上。
“爸爸!”女儿指着床头上的结婚照喊着爸爸,是在向照片上的爸爸求救!“我对女儿是不是太狠了?”我不禁问自己。
女儿很怕我,身旁没有别人的时候,我狠狠批评女儿,女儿连哭都不敢,努力地将泪水忍回去,小嘴委屈地撇着。看女儿这可怜的小模样我很心疼,但是 我觉得对女儿要求严格不是错!女儿长大了,对大人的话几乎都能理解了,但我发现她是越大越气人,不让她做什么她偏做什么,我总是忍不住对她横眉冷对,大声 训斥。
镜头1:女儿吃饭时喜欢玩这拿那,遇到她心情不顺时喂饭的我可要倒霉了,“噗”一下,嘴里的东西全部喷到我的脸上。我被袭击后心情很坏,一声“吼”,接着便是批评教育,女儿则哭着找姥姥解救自己,挣扎着离开小餐桌。
镜头2:女儿长大了,更淘气了,就连穿衣服都像打仗似的,你追我赶,斗争不断。我这老腰本来就不好,趴着追逐实在不是我的强项,宝贝的身手又实 在令人敬佩,一个闪身、一个回眸、一个奔驰,累得我呀!“你给我过来。”又是一顿批评教育。宝贝发现事情不妙,小脸立刻转多云了。
女儿很怕我,我对女儿是不是太狠了?我成了总是让她“晴转多云”的那个人,或许我的态度要转变?我是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桐妈解析
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同在爱的名义下,妈妈们对待宝宝的方式有所不同,“鸽派”妈妈可能会秉持着慈爱的风格,“鹰派”妈妈可能推崇严厉的规范,“威笑有旎”显然属于后者。
两种方式孰优孰劣,虽不能一概而论,不可否认的却是以下事实:
⒈ 经常在负面说教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较多的负性认识,这种负面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宝宝可能形成自卑、畏缩等不良性格倾向。
⒉ 宝宝天生担心被遗弃,这种遗弃感的来源之一便是父母的不良情绪,如果你常以负面情绪对待宝宝,宝宝就可能认为你不那么爱她,因而经常处于焦虑和恐惧当中, 从而可能出现两种相反的行为:一个极端是变得非常听话,想着办法让你开心,以此来讨好你,避免被遗弃;另一个极端是自暴自弃,想着办法对抗你,以此来报复 你的遗弃。一般来说,前种行为经常会被视为教育的成果,后者则让你头疼不堪,实际上,这两种行为都是不正常的。
⒊ 在你强硬的规范之下,宝宝也许会变成一个“好孩子”,但这可能是对“高压”的畏惧,而非自我意识到的改变,一旦脱离了你的视野,就可能是另一副情景。
⒋ 宝宝成人后的行为模式虽然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的影响,但也有后天的习得,而你对待他的方式,就可能成为他行为的范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总是对他的行为过于强硬,宝宝不仅难以学会欣赏别人,还容易习得你的简单的处理方式。
虽然同样是出于深沉的爱,相对“狠心”的育儿方式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上述负面影响。如果妈妈有心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朝两个方面努力:
⒈ 端正对宝宝行为的认识,多一分宽容
对宝宝行为的强烈反应,有时候是因为你把他看成了“小大人”,无意中用大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宝宝,但事实是,直到小学低年级之前,宝宝的“不良”行为都不会带有道德角度的恶意,他并不是存心想把事情搞坏,而往往是源于内心的某种情感诉求或宣泄需要。
比如,当宝宝需要你陪伴的时候,可能会通过捣鬼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当他想逃避某个任务时,可能会通过说谎来找各种借口……如果此时你的反应停留 在问题的表面,就会因为怕宝宝“变坏”而做出强烈反应,如果再急于制止他的“不良”行为,宝宝可能就会感到不被理解,更变本加厉地折腾你。相反,如果能深 刻认识到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对他的行为多了一份理解,反应方式也许就会柔和许多。
⒉ 增强亲子沟通技能,多一份从容
一般来说,倾向于以强硬方式育儿的父母,多半是出于对自身教育方式的不自信,想直接动用成人的“威势”来解决问题,但宝宝是“吃软不吃硬”的, 强硬手段只能让他迫于恐惧而改变,一旦这种外在的威胁消失了,行为就容易反弹。真正高明的教育,是在轻松的互动中悄然完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后面这种 理想状态的达成,往往建立在高明的亲子沟通技能上,你只有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养之路多一份从容。
案例提供/威笑有旎
撰文/房欲飞(桐妈)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