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潜能开发

大脑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孩子的自控力,并非一夜之间就突然冒出来的。如果没有在1岁之前 播下自控力的种子,那么1岁以后也就不可能会有萌芽,更谈不上开花结 果。如果在3岁前没有构建好自控力的“硬件系统”,那么3岁后也就很难去逐步开发自控力的“应用软件”。即使强行把这些“应用软件”安装 上去,也很容易导致“死机”或“瘫痪”等症状。

  所以,我们需要从出生开始,就帮助孩子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 一是让孩子学会放弃;二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初步完成自控力的“硬件系统”的构建。

  大脑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人类相比其他动物来说,之所以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主要应该归功于大脑的不断进化。这一点已经得到神经科学领域的很多研究结果的有力支持。过去的十多年里,神经学家发现,人脑像一个求知欲很 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就像通过锻炼能让肌肉更发达一样,通过一定的训练,大脑中某些区域的密度就会增加,会聚集 更多的灰质。

  而关于大脑损伤对于自控力的影响,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菲尼亚斯•  盖奇的故事。1848年,时年25岁的他是一位铁路领班工人,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和体魄,雇主和工人都很喜欢他。有一天,盖奇和工友在用炸药清理一段铁路时,炸药提前爆炸了,冲击波带着一条钢筋插进了盖奇的头骨。钢筋刺穿他的左脸,穿过他的前额皮质,飞到他的身后。

  不过,他居然奇迹般地生还了。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盖奇的身体机能完全恢复了。虽然他的外伤痊愈了,但他的大脑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的性格大变,经常粗鲁地侮辱别人,总想去控制别人,极少顺从他人。如果有人限制他,或是和他意见不一,他就会失去耐心。这样的性格跟出事前判若两人。也就是说,他从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突然变成一个难以自控的人。当他的前额皮质受到损伤时,他也就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训练大脑能增强自控力。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大脑的重要性,人类的大脑就像电脑的芯片,虽然体积不大,但假如质量不过关或零部件缺失,最后一定会影响整体运行或出现局部问题。就像上面提到的盖奇一样,大脑受伤,自控力就差不多完全丧失。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脑就是自控力的“硬件系统”。

  前额皮质,让人类拥有自控力 (参见[美]凯利•  麦格尼格尔著,王岑卉译:《自控力》,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4~15 页。)

  现代人拥有自控力,得益于远古时期的人类。那时,人们面临很大 的压力,必须努力成为好邻居、好父母、好妻子或好丈夫。但人脑究竟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呢?答案是,我们的前额皮质进化了。前额皮质是位 于额头和眼睛后面的神经区,它主要控制人体的运动,比如走路、跑步、抓取、推拉等,这些都是自控的表现。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前额皮质也逐渐扩大,并和大脑的其他区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现在,人脑中前额皮质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物种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宠物狗不会把狗粮存起来养老,而人却会未雨绸缪。前额皮质扩大之后,就有了新的功能。它能控制我们去关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感觉。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  萨博斯基认为,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如果坐在沙发上比较容易,它就会让你站起来做做运动。如果吃甜品比较容易,它就会提醒你喝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打开文件,开始工作。

  前额皮质并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了三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三种力量。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帮你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比如,当你想要冲个澡的时候,它会让你继续待在跑步机上。右边的区域则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克制你的一时冲动。比如,你开车时没有看短信,而是盯着前方的路面,就是这个区域的功劳。以上两个区域一同控制你“做什么”。

  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你“想要什么”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即便大脑的其他部分一片混乱,向你大叫“吃这个!”“喝那个!”“买那个!”,这个区域也会记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岁前,需要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

  3岁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孩子学会放弃;二是让孩子学会忍耐。

  否则,当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逆反心理开始出现的时候,再进行这些基本训练就更加困难,已经习惯放任自流的孩子不仅不会主动配合,甚至还会奋起反抗。

  在“亲密育儿”、“无条件养育”等西方教养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 多的年轻家长认为,3岁之前就是要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就是要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

  所以,在这个阶段,根本就没有必要强调规则意识的培养、良好习 惯的养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否则,可能会因为大人的限制和约束,抑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甚至还可能给孩子留下童年的 心灵创伤。

  但是,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和欲望,我们就不能因“龄”制宜地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尤其是在3岁前这个关键期内,没有采取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训练,就会浪费 这段宝贵的时间。而且,3岁之后再“补上这一课”可能会事倍功半,甚 至是徒劳之举。

  在温室里长大、任何需求都被满足的孩子,既可能丧失婴幼儿时期宝贵的初期学习机会,也可能失去很多重要的情感体验。如果不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就要学会拒绝,孩子虽然会哭,但他们却学会了“放弃”和“忍耐”;如果不想让孩子肆意妄为,我们就要给孩子定规则,孩子虽然会反抗,但他们却可以明白“这么做是不行的”、“怎么做才是可以的”。

  在自控力的基本训练中,既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父母的智慧。其实,爱也有很多种形式,除了“拥抱的爱”、“温柔的爱”、“宽容的爱”、“支持的爱”、“守护的爱”等,还有“严厉的爱”、“忠告的爱”、“阻止的爱”、“让他放弃的爱”、“让他坚持的爱”等。至于什么时候使用哪种方式的爱,需要父母用育儿智慧去判断。但在抑制孩子的“任性”、“自我中心”的训练中,父母采用坚定拒绝的态度,才能真正让孩子死心。

  出生于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在《葛笃德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中这样写道:“让孩子明白大自然是不会因为他们的暴力而改变的。比如,孩子敲一块木头或石头,但是木头或石头一点都不为所动。于是,孩子不再去敲。然后,母亲对于孩子的任性要求坚决不答应,即使孩子大叫大嚷气急败坏也丝毫不为所动。孩子就会停止叫嚷,慢慢学会让自己的意志服从妈妈的意志。忍耐的萌芽、服从的萌芽就这样养成了。”(引自[日]国米欣明:《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漓江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59 页。 )

  从大脑的发育阶段来看,1岁前是进行放弃训练、为自控力播种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学会放弃,可以从喂奶开始,也可以利用绘本学会对 孩子说“不”,还可以利用身体语言让孩子学会自动停止。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授权摘自《培养儿童自控力》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