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学外语更合适(图)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英语越早越好,尤其在北京这样现代化的大都市。从今年秋天开学起,全市小学三年级将开设英语课,到2003年秋季,全市小学一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在北京,少儿英语的培训机构平地而起,每年几万人次的少儿剑桥英语考试更让少儿英语学习热平添了不少人气。
但针对这种热潮,不少人也提出了疑问:过早地学习外语,会不会对现有的汉语教学产生影响?过早进行外语求证,会不会打击少儿英语学习的热情?现有的外语教材是否能够适合孩子学习的特点?过早地进行多重语言的教学会不会导致孩子的思维混乱?
李平是一位工薪阶层的小职员,尽管儿子才三岁,全家还是节衣缩食,让他上了一所全市闻名的幼儿园,就冲着双语教学,赞助费就交了三万。“就是为了从小就有一个环境。”
郑风老家在河南,太太是香港人,家里面同时说普通话与英语,六岁大的孩子虽然能同时听懂普通话和英语,可就是没法子用任何一种语言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而四岁多的孩子根本就是不说话,这真的很令他的父母担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小青的女儿从三岁就开始学英语,跟着当外交官的父亲英语自然差不了,谁知道上学开始学习英语,却越学越退步,原因是“老师说她发的音不准”。
家庭成员说多种语言并非好事儿?
对于郑风家庭出现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陶沙博士认为是家庭语言交流环境和语言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双语家庭的孩子因为同时接受两种语言、需要时间来将它们区分,所以开口说话的年龄自然是要比一般的孩子大一些。如果父母以为孩子本身有语言障碍,那么,一些诸如责怪、失望的行为会暗示到孩子,并进一步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无法与人进行语言的双向交流。
在上海,幼儿园里孩子们是用普通话来交流的,而他们在生活中用的是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上海方言,孩子们可以同时把这两种方言运用得很好。韦氏大词典的编撰者、著名语言学家韦伯斯特从小就生活在德语、英语、荷兰语的三重语言环境下,可是他把这三种语言都掌握得很好,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把母语和外语区分在固定的不同系统里。
以韦伯斯特为例,虽然他处于德语、英语和荷兰语的多重语言环境下,可是德裔的父亲只用德语与他交流,而母亲只对小韦伯斯特说英语,保姆被规定只能说荷兰语;这样,当小韦伯斯特尚不知何谓"德语、英语、荷兰语"之时,他已经能像我们辨别不同人的不同面目一样分辨出"爸爸的语言、妈妈的语言和保姆的语言"了。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