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听古诗3岁不能言
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 通讯员夏琳)提前“开发智力”,可能遭遇“后劲不足”。在最近的“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专家章依文提醒家长,培养宝宝要遵循大脑发育规律,而不是盲目地、过早地施加学习压力。
临床中,章依文医师发现,不少家长热衷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各种各样的教育,认为越早开始学习,就能越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结果,她在门诊中就见到这样一位焦虑的家长:孩子不满1岁时家里就开始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如念古诗、讲故事给孩子听。2岁时,家长开始对孩子讲英语,希望培养孩子的“语感”。但如今,孩子3岁多了,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清楚。
“儿童早期智能开发是指儿童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给他们提供恰当的刺激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加速儿童的先天潜能变成现实能力。如何掌握这个适当时期非常重要。”章依文解释,儿童语言发育是循序渐进的,比如新生儿语言表达就是哭;到了3个月,会发出“嗯,啊”的声音和微笑来表达;7-9个月会对外界有应答,会牙牙学语;1岁左右的才会应答简单指令;13-18个月时是孩子的词汇爆发期;19-24个月时才会出现短语;36个月时会使用句子、提问、应答等多种表达方式。
在专家看来,当孩子还不能对整句语言完全理解时,就对着孩子念难以理解的古诗,讲有逻辑性的故事,甚至英文,这种所谓的早期开发都是无效的。相反,还会错过宝宝最佳的语言发育期。除语言外,孩子的视觉、听觉和行为发育都是循序渐进的,父母过早施加学习压力只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抵制情绪,挫败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此期间,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很小的孩子玩iPad非常熟练,而且聚精会神,对周围的人和物完全不关心,孩子们看似很乖很专心,章依文却对这种“电子保姆”现象很担心。在她看来,电子屏幕的“光污染”危害着孩子的视力,使孩子长期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另外,“电子保姆”的超强吸引力取代了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陪伴和沟通。“从宝宝出生到5岁,家庭给孩子的影响极大,包括语言交流、行为指导,家长应牢牢把握这一黄金时期,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和方法,而不应把孩子丢给‘电子保姆’。”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