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心理行为语言

抱着

  家长困惑篇  直立行走的树袋熊

  孩子3岁多了,身体挺健康的,就是很懒,玩儿的时候喜欢坐着,去公园时一步也不走,就是让抱,不抱就一动也不动。为什么孩子不会走的时候,拉着大人手满地走,等到他会走了,反而不走了,就让抱着呢?这不是成了树袋熊了吗?

  专家解惑篇  孩子真成了树袋熊吗?

  孩子不爱走路,让抱着,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成了树袋熊。可是您想过吗?您的孩子真的成了树袋熊吗?其实未必如此。既使是像,也只能说是形式上像,因为都喜欢贴着。但是家长要清楚一点,树袋熊的“贴”是它正常的生活方式,就像人类的坐、走、休息一样,可是孩子如果可以独立行走了,却还要贴在家长的身上,那可就不太正常了,很可能是孩子本身或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该走不走,总是有原因的

  孩子到了会走的年龄应该走却不走,那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要用“懒”字一概而论。孩子的特点是感性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不知道什么是偷懒,所以家长切勿轻易说孩子懒,反复强调之下,孩子真的学会懒就麻烦了。下面还是分析一下孩子“贴”的原因吧!

  1.孩子不走,家长就抱,简单的连接,错误的结果

  孩子会走不走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孩子不走家长就抱,这种简单的连接是会走不走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就是弱小的,走不动是很正常的,孩子需要呵护,所以不管孩子何时何地提出“抱”的要求,家长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发出刺激是“不走”,家长的给出反应是“不走就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刺激和回应反复加强就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连接,在孩子那里,一个“我就不走”的习惯就养成了。

  2.不是孩子懒,而是家长懒

  孩子是弱小的,行动是缓慢的,孩子的行动是需要家长耐心陪伴的。年轻的家长更愿意用自己的节奏去生活,懒得理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走得慢的时候,家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抱起来就走;当家长担心孩子到处跑,可能遇到危险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怀抱束缚他;当家长要出行时,开车的方式当然比走路更快、更便捷。不管孩子愿意还是不愿意,“被贴”都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孩子腿部运动功能被弱化,腿部的支撑力、运动能力就变得越来越软,越来越弱,孩子当然也就越来越“懒”了。

  3.缺钙和感觉统合失调也让孩子能走不走

  孩子早期的骨骼发育和肌肉发育是有区别的,家长也要个别情况个别对待。缺钙和感觉统合失调引起孩子“能走不走”的直接原因都是孩子有软骨症状,但缺钙和感觉统合产生的原因有所不同。缺钙产生的原因一般是孩子的骨骼钙化不够;感觉统合失调一般源于现代的生产方式。一般顺产的孩子要经过产道的过程,经受到一次生命的最大挑战,挣扎着出来,他自己就很有力量,而剖腹产的孩子自身没有早期生命最原始的冲动和拼命挣扎的经历,缺少锻炼的过程,骨骼和肌肉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就会差一些。现代的年轻人多数生小孩的时候都选择剖腹产。对这些孩子来说,抱着当然总比走着来得舒服。

  4.“心”的共鸣,使孩子产生安全感

  家长抱孩子时,孩子都喜欢像树袋熊一样“贴”在家长的怀里,这可不仅是因为家长的怀抱最温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当孩子贴着家长时,孩子的心脏贴近家长的心脏,心音引起的共鸣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母体当中,时刻听到的都是母亲的声音,当他遇到不安全的事情或感觉陌生的环境时,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到母亲的怀抱。所以孩子需要更多关爱时,也会提出“抱”的要求。这也是孩子一有机会靠近家长,就要求抱的原因之一。

  有一些办法,让孩子走好自己的路

  “直立行走”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每个人生来都有走的潜能,家长要大胆地放开呵护孩子的双手,“不要让孩子的腿变成软骨症”,不要剥夺了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创造机会、创造条件,孩子才能走得更好。

  1.排除生理因素,确认孩子可以自己走

  孩子应该走却不走,家长首先要排除孩子生理上的因素,到儿童医院去做一下是否发育正常的检验,比如排除软骨症、感觉统合失调等生理问题,确认孩子是否真的可以独立行走。如果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心理、生活方面的训练了。

  2.分清原因,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孩子在突然提出“让抱着,不想走”时,家长不要轻易地默许或顺从,最好问一问原因,以便于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如果孩子是因为“我肚子疼”、“我有点冷”这些特定情况产生的客观原因时,家长当然要抱着孩子。可是如果孩子说“我就是不想走”、“我走不动”、“我就想让你抱”这些带着消极情绪的主观原因时,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设定一些小目标,鼓励他自己走一段,因势利导,切不可打骂孩子,逼迫孩子,让孩子对“走”产生另一种心理障碍。

  3.坚持原则,鼓励孩子小步前行

  在走路的问题上,家长完全可以跟孩子讨价还价。比如:孩子不走了,你可以给他设定一个小目标,“你走到前面的路口,我就抱你”,孩子一定会在到达这个目标前无限次地向你提出“你现在抱我”的要求,这个时候,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原则,告诉他这个目标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改变了,就要以“不能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作为交换条件。坚持原则的本身,不仅可以加强孩子的体格训练,同时也给孩子传达了一个诚信的概念。

  4.跟孩子一起观察生活,让他发现走路的乐趣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早期有两项最伟大的成就,一是走路,一是说话。走路,使孩子活动的世界变大了,认识到的人、事、物越来越多,交往空间变丰富了。所以,孩子在走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行走问题,而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观察生活,比如数一数走过的方砖,在马路边上走走直线,看看路边的小蚂蚁,再鼓励他自己有一些小发现,让他发现原来走路的乐趣真的很多,他就会更愿意走路了。

  5.帮家长做点事,满足他的成就感

  孩子都喜欢被表扬的感觉,因为表扬可以满足他的成就感。家长也要适当地为孩子创设一些活动任务,不要让他感觉是让他走,又在潜移默化地锻炼他走路。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妈妈累了,你去帮妈妈把今天的报纸拿来好吗?”“能帮爸爸把那本书拿过来吗?”孩子一般都很愿意帮助家长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整个过程会很高兴。如果在他完成任务的时候,家长给予一定的表扬或奖励,他甚至会主动地要求帮助家长再做一些别的事情,因为他觉得自己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心理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6.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走路机会

  孩子不走路,更多的时候是家长造成的。现在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好,出门有车坐,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些都应当引起家长的注意,为了孩子体格强健,要尽量地给孩子创造走路的机会,带孩子走路去近一点的超市,带孩子去公园走一走,增强孩子的运动能力,让孩子从“树”上下来,自己一步一步地在生活当中去走自己的路。

  走路,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之一。只有走起来,孩子的世界才会大起来;只有自己喜欢走起来,孩子的世界才会丰富多彩起来。父母们,放开你们的双手,请将孩子走路的机会还给他们。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