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没关系,等一下
——小人儿的大阅读
文/陈静抒
虽然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童书工作者”(童书翻译加阅读推广志愿者),但在儿子陶陶出生之前,我并没有特别注意过什么阅读胎教。说出来不怕笑话,陶陶在我肚子里,我读过莎士比亚戏剧和《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也读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和《盗墓笔记》这种惊悚的东西。
陶陶出生以后,我也会在摇篮边给他念几句我喜欢的童诗,但很快就发现,孩子是一个有着完全独立人格的个体,有一个热爱读书的妈妈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子承母业”,像我小时候那样,两岁背诗三岁识字,五岁外号“书呆子”。我的这个小男孩,他对朗读、布书和纸板书这些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然而美国是一个特别注重推广早期阅读的地方,不管陶陶是否感兴趣,他到哪儿总会遇到书。陶陶满月体检第一次去医生那里,就已经有一本写好他名字的纸板书等在那里了。后来的每次体检,医生都要赠书一本,这是我们当时居住的地区的阅读推广计划的一部分。陶陶一岁时,我们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这里的医生不再送书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陶陶的阅读生涯便开始了。
题外话:
城市图书馆在美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到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小到我们住的乡下。每个公共图书馆都会定期开展活动,有给老年人的电脑知识普及,有给普通小白领的报税讲座,还有给家庭主妇的园艺、厨艺讲座,以及各种主题的读书俱乐部;而其中横扫全美的图书馆活动,就是“story time”——故事会。
0岁就开始参加的故事会
在美国,几乎每所公共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区域,里面有玩具、沙发和儿童故事书,还有专门的儿童管理员,负责计划统筹各项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前面提到的故事会是其中的重头戏。故事会是专门为0~5岁小孩服务的,时间是周一至周五。因为在美国,公立的免费教育从五岁上幼儿园开始,在那之前,如果不是自家花钱上私立的亲子园或者半公立的幼儿园,大多数都是由全职妈妈在家中带孩子,周一到周五,时间刚刚好。
故事会通常按照年龄段分开活动,不像我想象的是所有人坐在一起念念书讲讲故事。0~18个月的婴幼儿基本就是或躺或坐在妈妈的膝头,大家围坐成一圈,在图书馆儿童管理员的带领下拍拍手唱唱儿歌,用纱巾做做躲猫猫。18~36个月的身体活动则向空中发展,伸胳膊踢腿,跑跑跳跳,唱一些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儿歌。三岁之前的集体活动几乎不涉及任何具体的书本和故事。3~5岁的活动中开始有故事书的介入,管理员开始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会根据故事内容带领大家做手工什么的。
儿子从在图书馆打酱油到成为忠实的粉丝
陶陶一岁后,我就定期带他去参加图书馆的活动,一周两次。一开始我也感到很新奇,这样唱唱儿歌不就是哄小孩玩吗,也能叫阅读推广?唯一跟书有关的就是每次参加故事会时,管理员都会在旁边的桌子上摆上很多适合这个年龄段小孩的图书,方便父母借阅。我们当时一本也没有借过,因为陶陶看见书就只会撕掉、咬下,他最多只喜欢去图书馆唱歌转圈。
然而即使是喜欢, 他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打酱油,有时候就干脆远远地坐在落地窗边看着别人活动,根本不参加。感谢图书馆里有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儿童管理员吉娜老太太。她对我说,你不要看孩子好像开小差去了,他其实什么都记在心里,没关系,等一下。
过了两个月,在我们这个“全汉语”的家庭里,一句英文也没有听我们说过的陶陶,竟然听懂了我念的图书馆里教的儿歌,问他手、脚、耳朵、鼻子在哪,他都准确地指了出来。有时候他自己站在家里,也会突然哼几句图书馆里教的歌。
受吉娜的启发,我想,要让陶陶爱上读书,干嘛非得是捧着本书坐在他旁边读呢,何不从他的兴趣爱好着手?于是,我下载了很多儿歌,放在一只小动物形状的MP3里,经常就开在那里放给他听,碰上他特别喜欢的儿歌,我还会自己编几个动作带他跳。在放儿歌的过程中,我也会插入几个稍微有点内容的故事,让他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听故事”这个活动。
陶陶一岁之后我们带他出过几次远门,也带他坐过长途飞机回国。每次出远门,我都给他带上故事机和故事投影仪,路上听故事,到了目的地后看故事。他不仅不肯听我念书,听故事、看故事也不是很专心,他似乎还是那个动个不停、不会安静地坐下来听我念书的小孩。不过,没关系,等一下。只要他不坚决抗议就好了,看多了投影我还怕他视疲劳呢。
到了夏天,我们图书馆暑期针对小朋友的各种阅读活动开始了,其中一个是借书攒积分,根据你借阅图书的数量算积分,然后根据积分兑换奖品,有吃披萨的现金券,还有图书、小玩具。另外就是安排消防队员、棒球运动员来跟小朋友们亲密接触以及邀请疗伤狗狗来陪小朋友们读书的特色活动。
还有一件挺大手笔的事情,暑假期间,整整两个月,从周一到周五,图书馆都会为0~18岁的未成年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饭。于是那段时间我们常常上午参加完活动之后,留下来吃一顿午饭再回家。午饭通常包括一份巧克力牛奶和一个水果,主食每天不一样,大致就是墨西哥饭,三明治,土豆、胡萝卜加鸡块这样典型的美式学校餐。陶陶第一次在外面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吃饭,很高兴地学着排队、领饭以及收拾餐盘。
有歌唱,有玩具玩,还有饭吃,陶陶不知不觉变成一个把“去图书馆”挂在嘴边的小孩,从一岁到两岁的这一年,图书馆就这样成为家以外最亲切的地方了。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他也就这样天然地习惯了绕着书架转啊转的生活。
过完了两岁生日,陶陶忽然变得“爱看书”起来,而且,他很自然地越来不爱故事机和投影机,更喜欢说:“妈妈,你给我讲。” 现在他每天都会很自然地走到家里的书架前面,拿下一本书,说:“妈妈,我们讲这个故事吧。”
感谢吉娜老太太,教会了我小心翼翼地播种和呵护一颗爱读书的种子。作为一个童书工作者,我从来没有设想过陶陶一定要从事和书本有关的工作,也许他将来会是个篮球运动员,一个修车工或者一个歌手,谁知道呢。而我只是觉得,有一个热爱阅读的童年,会为成长多累积一点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希望,会在遇到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都能有一床温暖的“安全毯子”和重新站起来、以箭为翅的力量。
这也是我们做童书和推广阅读的意义所在,不是吗。
作者简介:
陈静抒,有一个两岁的娃娃,现居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全职带娃,兼职写童话、译童书和几个小专栏。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后记:
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阅读爱好者,所以尽管有一个“书呆子”妈妈,陶陶一开始也对阅读不待见,这完全正常。陶陶从打酱油到自己拿书让妈妈读,得益于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是美国完善的公共图书馆设施,软硬件没得说;小环境则是学会等待的妈妈。
国内也已经开始有针对儿童阅读的场所,比如专门的少儿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和民营的绘本馆,妈妈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
本文由新时代出版社授权摘自《为了孩子》杂志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