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妈妈 > 学校教育

“重点班”是教育焦虑投下的阴影

  重点班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投射。因此,只有创设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家长和学生身上的那种教育焦虑才会渐渐褪去,重点班也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

  陈先哲

  尽管《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该法实施近10年,全国各地初中阶段重点班非重点班划分却从未停止。(《检察日报》9月23日)

  当然,学校基本不会明目张胆地直接以重点班之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实验班”“竞赛班”“优培班”“火箭班”“宝塔班”等名目众多且意味深长的名字。当然,这些名字背后的共同实质,大家都懂的。

  有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出在对“重点班”的认定上。一些学校为了规避现行法律法规,改头换面,和教育行政部门玩起了“猫鼠游戏”;但另一方面,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监督和执法工作,尤其是对重点班的认定。在笔者看来,这种思路,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动因。

  笔者想讲一个小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外一种是蜗牛,慢慢爬上去。但是,蜗牛只要坚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看到的世界,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灵鸡汤式的励志故事。因为故事的结局是光明的,强调的是结果平等。但是,如果要使这样的结果平等能够成为现实的话,除了蜗牛自身的不懈努力,还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过程平等——蜗牛与雄鹰都能享有相对宽松和平等的外部环境。但是,如果外部的生存法则很残酷,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爬金字塔这么一条,众多动物必定一拥而上,蜗牛最多也就落得个当垫脚石的份儿。为了保障雄鹰之类更有实力的动物能更快抵达金字塔顶,肯定要设计不同的路径。

  在对这个虚拟故事有了一些反思的基础上,再回到现实世界看待划分重点班非重点班的那些事儿,就会比较容易理解。现实社会的生存法则同样是比较残酷的,当下衡量成功的标准仍然相对单一而世俗——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车子房子票子……这种单一的价值观自然会向下传递:要考个好大学,就要上个好中学;要上个好中学,就要上个好小学……所以这种“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教育焦虑感,会自然而然地在普通民众中蔓延。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雄鹰一样在“快车道”上疾驰,极少有人心甘情愿地牵着一只蜗牛在“慢车道”上缓行。因此,在充斥着成功学和竞争学的社会中,必定要求分出快慢,分出重点和非重点。民间对此有着巨大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基本不会因为高考(精品课)录取率的提升而有所改变,因为优质资源总是相对稀缺的。同时,这种需求也不会因为《义务教育法》明令禁止就有所萎缩。曾有人认为,重点班之所以长期存在,屡禁不止,是因为《义务教育法》执行力偏弱,惩治力度不够。在笔者看来,这是板子打错了地方。因为就算施以强法,民间需求也自会转向地下,重点班这种形式只是会变得更加隐蔽而已,比如变身为各类“占坑班”或通过民办机构来运作。

  要破解这一困局,不能把思路局限在《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两方,而应挖掘更为根本的社会根源。如今的中国社会,年轻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谓不宽广,取得成功的途径不可谓不多元,但遗憾的是,整个社会往往还是习惯以一种较为单一的金字塔式的价值观去衡量成功与否,这是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

  重点班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投射。因此,只有创设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家长和学生身上的那种教育焦虑才会渐渐褪去,重点班也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这一难题才能得到根本破解。这种社会环境和制度应当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成长道路和努力方向的机会——要去登金字塔,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雄鹰的快速方式,也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选择蜗牛的缓慢方式;如果不想去攀登金字塔,也还有更多迈向成功的路径。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标 签:
(责任编辑:admin)
  • 备 孕
  • 怀 孕
  • 分 娩
  • 新生儿
  • 婴 儿
  • 幼 儿
  • 学龄前
轻妈妈特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媒体合作 投稿指南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轻妈妈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17 www.qingmam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4075号

联系邮箱:da.wei#foxmail.com
联系QQ:88_50_99_79